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UV-C辐照对典型藻类生长抑制效果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5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蓝藻水华简介第13页
     ·蓝藻水华的危害第13-14页
     ·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水华的产生根源第14-15页
   ·蓝藻的治理方法与技术第15-43页
     ·控制营养盐的方法与技术第15-16页
     ·控制藻类的方法与技术第16-26页
     ·水厂除藻工艺第26-41页
     ·蓝藻水华的预防性调控新思路第41-43页
   ·UV-C 辐照抑藻技术的研究现状第43-50页
     ·UV-C 辐照简介第43-44页
     ·UV-C 辐照抑藻技术的研究历史第44-45页
     ·UV-C 辐照杀藻技术的研究进展第45-46页
     ·UV-C 辐照抑藻技术的研究进展第46-47页
     ·UV-C 辐照抑制水华蓝藻的机理第47-49页
     ·UV-C 辐照抑制水华蓝藻的前景与展望第49-50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50-52页
     ·研究目的第50页
     ·研究内容第50-51页
     ·技术路线第51-52页
第2章 UV-C 辐照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第52-70页
   ·前言第52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藻种的购置及培养第52-54页
     ·UV-C 辐照处理第54页
     ·取样及细胞计数第54-55页
     ·统计分析第55页
   ·UV-C 辐照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第55-68页
     ·初始藻密度为9.1×105 个·m L-1 的藻液第55-57页
     ·初始藻密度为1.2×105 个·m L-1 的藻液第57-58页
     ·初始藻密度为3.0×105 个·m L-1 的藻液第58-60页
     ·初始藻密度为6.8×105 个·m L-1 的藻液第60-61页
     ·初始藻密度为1.2×106 个·m L-1 的藻液第61-63页
     ·初始藻密度为2.7×106 个·m L-1 的藻液第63-64页
     ·初始藻密度为4.7×106 个·m L-1 的藻液第64-66页
     ·初始藻密度为9.4×106 个·m L-1 的藻液第66-68页
   ·初始藻密度对生长抑制效果的影响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UV-C 辐照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生理活性的影响第70-95页
   ·前言第7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0-79页
     ·藻种的购置及培养第70页
     ·UV-C 辐照处理及取样第70-71页
     ·实验方案第71-79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79-84页
     ·UV-C 辐照后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第79-80页
     ·细胞裂解系数(kd 值)第80-84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第84-86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第86-87页
   ·UV-C 辐照对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第87-90页
     ·UV-C 辐照对胞外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第87-89页
     ·UV-C 辐照对胞内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第89-90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氧化压力的影响第90-92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活性氧物质相对水平的影响第90-91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91-92页
   ·UV-C 辐照对藻细胞DNA 链状结构的影响第92-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4章 UV-C 辐照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第95-139页
   ·前言第95-96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6-108页
     ·藻种的购置及培养第96页
     ·UV-C 辐照处理第96页
     ·实验方案第96-108页
   ·细胞水平上UV-C 辐照对于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08-120页
     ·藻细胞快速光曲线的变化第108-114页
     ·藻细胞光合活性参数的变化第114-120页
   ·分子水平上UV-C 辐照对于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20-129页
     ·UV-C 辐照对光合色素的影响第120-125页
     ·UV-C 辐照对光合作用关键蛋白的影响第125-129页
   ·基因水平上UV-C 辐照对于藻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29-132页
     ·UV-C 辐照对 D1 蛋白编码基因 PsbA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129-130页
     ·UV-C 辐照对RUBISCO 蛋白编码基因RbcL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130-131页
     ·UV-C 辐照对藻蓝蛋白编码基因 Cpc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131-132页
   ·UV-C 辐照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机理分析第132-135页
   ·应用光合活性预警生长活性变化第135-137页
   ·小结第137-139页
第5章 UV-C 辐照对典型绿藻的影响第139-155页
   ·前言第139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39-141页
     ·藻种的购置及培养第139页
     ·UV-C 辐照处理第139页
     ·实验方案第139-141页
   ·UV-C 辐照对椭圆小球藻的影响第141-144页
     ·UV-C 辐照对椭圆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141-142页
     ·UV-C 辐照对椭圆小球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142-143页
     ·UV-C 辐照对椭圆小球藻叶绿素a 相对含量的影响第143-144页
   ·UV-C 辐照对普通小球藻的影响第144-150页
     ·UV-C 辐照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第144-146页
     ·UV-C 辐照对普通小球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146-148页
     ·UV-C 辐照对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 相对含量的影响第148-150页
   ·UV-C 辐照对斜生栅藻的影响第150-153页
     ·UV-C 辐照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第150-151页
     ·UV-C 辐照对斜生栅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第151-152页
     ·UV-C 辐照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 相对含量的影响第152-153页
   ·铜绿微囊藻及3 种绿藻对UV-C 辐照敏感性的比较第153-154页
   ·小结第154-155页
第6章 深圳荔枝湖藻类治理的工程效果及局限性第155-175页
   ·前言第15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55-158页
     ·区域概况第155-156页
     ·组合工艺及运行第156-157页
     ·样品采集及分析第157-158页
     ·统计分析第158页
   ·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第158-165页
     ·藻类第158-159页
     ·TP第159-161页
     ·氨氮第161-162页
     ·TN第162-163页
     ·COD第163-164页
     ·浊度第164-165页
   ·组合工艺对藻类及湖水水质的控制效果第165-173页
     ·藻类第165-167页
     ·TP第167页
     ·氨氮第167-169页
     ·TN第169页
     ·COD第169-170页
     ·浊度及透明度第170-173页
   ·工程运行前后湖水水质及富营养化水平的改善情况第173页
   ·小结第173-175页
第 7 章 结论与建议第175-179页
   ·结论第175-177页
   ·建议第177-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97页
致谢第197-19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98-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ABA受体ABAR/CHLH调控的一个ABA信号通路
下一篇:SPR传感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