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先兆电离层舒曼谐振异常监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46页 |
| ·课题来源及背景概述 | 第14-15页 |
| ·地震预测发展近况 | 第15-18页 |
| ·地震电磁监测技术变革 | 第18-29页 |
| ·现象关联阶段 | 第18-19页 |
| ·时域监测方法 | 第19-29页 |
| ·自然谐振开启频域监测新思路 | 第29-39页 |
| ·地-电离层波导谐振腔及SR | 第30-32页 |
| ·频域监测的概念 | 第32-33页 |
| ·地震-阿尔芬谐振异常研究 | 第33-35页 |
| ·地震-舒曼谐振异常研究 | 第35-39页 |
| ·基于电离层非线性的地震-舒曼谐振预测方法 | 第39-44页 |
| ·地面观测舒曼谐振方法的问题 | 第39-40页 |
| ·本文提出的地震先兆-舒曼谐振异常监测方法 | 第40-43页 |
| ·乌克兰RWS-SR验证性实验 | 第43-4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44-46页 |
| 第2章 多次作用模式电离层交叉调制研究 | 第46-63页 |
| ·电离层基本概念 | 第46页 |
| ·电离层交叉调制 | 第46-48页 |
| ·均匀交变场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 第48-50页 |
| ·多次作用模式电磁波相位对调制度的影响 | 第50-62页 |
| ·等离子体内电磁波相位 | 第50-54页 |
| ·相位变化对调制度的影响 | 第54-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3章 多次作用HF-SR非线性理论研究 | 第63-80页 |
| ·电离层底部SR与HF作用 | 第63-68页 |
| ·SR对电子温度的改变 | 第63-64页 |
| ·电离层D层底部大气电场 | 第64-65页 |
| ·大气电场作用下的HF-SR作用理论 | 第65-68页 |
| ·多次作用模式HF-SR调制理论 | 第68-76页 |
| ·HF电磁波的调制 | 第68-69页 |
| ·地-电离层谐振腔内的SR电场分布 | 第69-74页 |
| ·多次作用模式对RWS-SR调制的影响 | 第74-76页 |
| ·短波授时信号BPM与SR的非线性调制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4章 基于电离层非线性的SR异常监测系统研制 | 第80-108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80-81页 |
| ·交叉偶极子短波天线设计 | 第81-93页 |
| ·BPM传播 | 第81-84页 |
| ·短波天线设计要求 | 第84-87页 |
| ·正交水平极化短波天线设计 | 第87-93页 |
| ·零中频短波接收机设计研制 | 第93-102页 |
| ·接收机总体设计方案 | 第93-96页 |
| ·调谐放大器电路 | 第96-97页 |
| ·混频器 | 第97-98页 |
| ·超低近端相噪频率源 | 第98-99页 |
| ·A/D采样 | 第99-101页 |
| ·USB数据传输及接收机 | 第101-102页 |
| ·解调BPM仿真实验 | 第102-107页 |
| ·BPM信号制式 | 第102-103页 |
| ·BPM解调半仿真实验 | 第103-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第5章 基于电离层非线性的SR异常监测实验 | 第108-129页 |
| ·HF-SR数据处理方法 | 第108-118页 |
| ·差分滤波法 | 第108-112页 |
| ·分段归一化HF-SR数据处理 | 第112-113页 |
| ·曲线拟合法 | 第113-116页 |
| ·其他信号处理方法讨论 | 第116-118页 |
| ·与乌克兰RWS-SR实验对比 | 第118-121页 |
| ·地-电离层谐振腔上下边界的SR观测对比 | 第121-124页 |
| ·震例分析 | 第124-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 结论 | 第129-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