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脱硫装置酸腐蚀现象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脱硫装置中酸腐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酸腐蚀机理 | 第12页 |
·酸腐蚀问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烟气酸露点计算公式的评估和比较 | 第12-15页 |
·GGH 的腐蚀研究 | 第15页 |
·FLUENT 软件简介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烟气酸露点的计算 | 第17-26页 |
·酸露点的定义 | 第17页 |
·影响烟气酸露点的主要因素 | 第17-19页 |
·燃料种类 | 第17页 |
·燃料含硫量和燃烧方式 | 第17页 |
·过量空气系数 | 第17-18页 |
·烟气中水蒸气含量 | 第18页 |
·飞灰或受热面结构及积灰影响 | 第18-19页 |
·其它因素 | 第19页 |
·酸露点的预测方法 | 第19-20页 |
·Muller 曲线 | 第19页 |
·Verhoff & Banchero 估算公式 | 第19页 |
·Halstead 曲线 | 第19页 |
·A.G.Okkes 估算公式 | 第19页 |
·日本电力工业中心研究所估算公式 | 第19-20页 |
·И.А.ьаранова公式 | 第20页 |
·Haase & Borgmann 估算公式 | 第20页 |
·酸露点的实例计算与分析 | 第20-25页 |
·某电厂100%负荷下的烟气酸露点计算 | 第20-23页 |
·某电厂40%负荷下的烟气酸露点计算 | 第23-25页 |
·酸露点公式的比较与分析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GGH 降温段数值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26-32页 |
·研究对象简介 | 第26页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数值模拟前处理 | 第27-30页 |
·物理模型 | 第27-29页 |
·网格模型 | 第29页 |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29-30页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30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0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方法 | 第30页 |
·压力-速度耦合关系的处理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GGH 降温段内部温度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页 |
·GGH 降温段内部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32-35页 |
·换热器入口烟气流速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33-34页 |
·管间距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34-35页 |
·管子排列方式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35页 |
·GGH 降温段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5-39页 |
·换热器入口烟气流速对流场的影响 | 第36-38页 |
·管间距对流场的影响 | 第38页 |
·管子排列方式对流场的影响 | 第38-39页 |
·某电厂GGH 实际腐蚀情况分析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GGH 降温段腐蚀环境的预测 | 第43-55页 |
·GGH 降温段硫酸蒸汽质量浓度的模拟 | 第43-51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冷凝酸溶液浓度的预测 | 第44-45页 |
·硫酸蒸汽质量浓度的预测 | 第45-51页 |
·GGH 降温段硫酸冷凝沉积速度的预测 | 第51-54页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51-52页 |
·H_2SO_4 蒸汽冷凝速度分布 | 第52-54页 |
·实际腐蚀情况分析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6 GGH 换热器弯头的局部模拟 | 第55-61页 |
·GGH 换热器带弯头温度场模拟 | 第55-59页 |
·GGH 换热器带弯头实际腐蚀情况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