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5页 |
·藻类及其生物学分类 | 第9-10页 |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的藻类集群演替特点 | 第10-12页 |
·藻类水华形成过程与特点 | 第12-13页 |
·三峡库区藻类富营养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案 | 第17-25页 |
·三峡水库运行特征 | 第17-18页 |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 第18-2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气候气象概况 | 第19-20页 |
·水文特点 | 第20页 |
·下垫面概况 | 第20页 |
·采样监测方案 | 第20-25页 |
·采样点设置 | 第20-21页 |
·采样方案 | 第21-22页 |
·监测指标与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3 小江回水区藻类集群结构及其季节演替 | 第25-37页 |
·藻类现存量及其季节变化 | 第25-29页 |
·藻类叶绿素a、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 | 第25-27页 |
·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 a 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9页 |
·藻类集群结构组成及其季节特点 | 第29-35页 |
·藻类集群结构组成 | 第29-30页 |
·小江回水区常见藻 | 第30-31页 |
·藻类集群的季节特点 | 第31-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4 小江回水区优势藻季节演替和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37-49页 |
·优势藻的界定及其季节演替 | 第37-41页 |
·优势藻及其季节演替 | 第38-39页 |
·水华期间优势藻的构成特征 | 第39-41页 |
·水华优势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8页 |
·水华发生的环境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水华优势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小江回水区藻类功能组季节演替和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49-63页 |
·藻类功能分组及其研究进展 | 第49-54页 |
·藻类功能分组的出现与基本构架 | 第49-53页 |
·藻类功能分组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第53-54页 |
·藻类功能组划分及其季节演替 | 第54-56页 |
·藻类功能组的划分 | 第54-55页 |
·藻类功能组的季节演替 | 第55-56页 |
·藻类功能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 第56-61页 |
·典范对应分析在藻类生态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 第56-57页 |
·藻类功能组的典范对应分析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建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附图 小江回水区全年各采样点部分常见藻种和优势藻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