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我国的水资源概况及污染现状 | 第9-12页 |
·我国的水资源概况 | 第9页 |
·国内外城镇污水处理的回顾与现状 | 第9-10页 |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 第10-12页 |
·生活污水来源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现状及主要技术方法 | 第15-16页 |
2 絮凝剂处理污水的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絮凝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絮凝物的形成 | 第16页 |
·絮凝体沉降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 | 第16-17页 |
·聚合物对胶体的聚沉 | 第17页 |
·絮凝剂处理污水的原理 | 第17-18页 |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 第18-19页 |
·絮凝剂的选择 | 第19-22页 |
·无机絮凝剂的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21-22页 |
·复合絮凝剂 | 第22页 |
·絮凝处理流程 | 第22-23页 |
·选题的指导思想及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三峡库区污水处理现状 | 第23-2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3 絮凝剂对污水的研究方法 | 第26-33页 |
·污水水质 | 第26-27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浊度 | 第28页 |
·PH | 第28-29页 |
·COD_(Cr) | 第29-30页 |
·TP | 第30-31页 |
·TN | 第31页 |
·本实验絮凝剂的种类 | 第31-33页 |
·硫酸铝(Al_2(SO_4)_3) | 第31-32页 |
·氯化铁(FeCl_3) | 第32页 |
·聚合氯化铝(PAC) | 第32页 |
·聚丙烯酰胺(PAM) | 第32-33页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 第33-60页 |
·TN、TP 标准曲线图 | 第33-34页 |
·下面是四类絮凝剂单独投加的试验效果讨论 | 第34-37页 |
·单独投加硫酸铝的处理效果 | 第34-35页 |
·单独投加氯化铁的处理效果 | 第35页 |
·单独投加聚合氯化铝的处理效果 | 第35-36页 |
·单独投加聚丙烯酰胺的处理效果 | 第36-37页 |
·絮凝剂两两复配进行实验结果讨论 | 第37-46页 |
·聚丙烯酰胺和硫酸铝复配时的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聚丙烯酰胺和氯化铁复配的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复配的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pH 值变化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52页 |
·pH 值对硫酸铝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pH 值对氯化铁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pH 值对聚合氯化铝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pH 值对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复配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pH 值对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复配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pH 值对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配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水力条件变化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PAC+PAM 影响因素的正交实验 | 第53-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絮凝剂单独作用实验结果总结 | 第57-58页 |
·复配作用时最优组合及用量总结 | 第58-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