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基础理论 | 第12-29页 |
·行政执法与综合行政执法的争说 | 第12-14页 |
·行政执法的内涵与外延判定 | 第12-13页 |
·学界对综合行政执法的界定 | 第13-14页 |
·笔者对综合行政执法理论的省思 | 第14-19页 |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评析 | 第14-16页 |
·“集中”与“综合”的关系辨析 | 第16-17页 |
·综合行政执法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17-19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理论基础: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模式论 | 第19-23页 |
·对其他主要学说的批判与整合 | 第23-25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的基本概念 | 第25-29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的含义 | 第25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的特征 | 第25-26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的属性 | 第26-28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的内容 | 第28-29页 |
2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 | 第29-46页 |
·风景区行政执法改革的模式演进及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 第29-35页 |
·风景区行政执法改革的模式演进 | 第29-33页 |
·综合行政执法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考察泰山、蜀南竹海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原因 | 第35-37页 |
·泰山、蜀南竹海风景区执法改革具有典型意义 | 第35-36页 |
·泰山、蜀南竹海风景区改革试点具有创新价值 | 第36页 |
·泰山、蜀南竹海风景区试点具备个案考察条件 | 第36-37页 |
·泰山、蜀南竹海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过程介绍 | 第37-41页 |
·试点提法及援引依据 | 第37页 |
·申报试点的工作程序 | 第37-38页 |
·综合执法的核心内容 | 第38-39页 |
·综合执法的体制构建 | 第39-40页 |
·综合执法的改革成效 | 第40-41页 |
·泰山、蜀南竹海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社会公众参与的民主机制缺位 | 第41页 |
·试点援引依据与实际做法矛盾 | 第41-42页 |
·试点工作的程序及内容不规范 | 第42-43页 |
·综合行政执法权配置标准模糊 | 第43-44页 |
·人员编制与执法体制不相匹配 | 第44页 |
·与原机关监督配合机制不健全 | 第44-46页 |
3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完善对策 | 第46-62页 |
·愿景构想 | 第46-49页 |
·中央:明确“综合执法”提法及其法律依据 | 第46-48页 |
·地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景区综合治理体系 | 第48-49页 |
·总体思路 | 第49-53页 |
·建立风景区综合执法准入机制 | 第49-50页 |
·执法权重构遵循"行政三分制" | 第50-51页 |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 | 第51-52页 |
·深化风景区综合执法服务理念 | 第52-53页 |
·具体方案 | 第53-62页 |
·申报试点的工作程序要点 | 第53-55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范围 | 第55-56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 第56-57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监督 | 第57-58页 |
·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程序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