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9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学习生活方面的诚信缺失 | 第12-13页 |
一、考试作弊 | 第12页 |
二、论文抄袭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经济活动方面的诚信缺失 | 第13-14页 |
一、欺骗、拖欠助学贷款 | 第13-14页 |
二、恶意欠费 | 第14页 |
第三节 求职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 第14-16页 |
一、求职简历的虚假包装 | 第15页 |
二、不遵守承诺,随意毁约 | 第15-16页 |
第四节 与人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 | 第16-18页 |
一、人际关系虚假 | 第16页 |
二、恋爱动机不纯洁 | 第16-17页 |
三、网络欺骗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 第19-20页 |
一、市场经济的逐利行为 | 第19页 |
二、政府诚信欠佳 | 第19-20页 |
三、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 | 第20页 |
第二节 诚信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20-22页 |
一、管理失位 | 第20-21页 |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 | 第21页 |
三、教育者诚信形象失范 | 第21-22页 |
四、缺乏诚信管理机制 | 第22页 |
第三节 家庭教育滞后 | 第22-24页 |
一、观念落后 | 第22-23页 |
二、方法不当 | 第23页 |
三、榜样失范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大学生自身修养欠佳 | 第24-25页 |
一、大学生在诚信认知上存在偏差 | 第24-25页 |
二、大学生在守信行为上存在知行脱节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建构 | 第27-40页 |
第一节 正确认识诚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 第27-30页 |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本 | 第27-28页 |
二、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 | 第28页 |
三、诚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 | 第28-29页 |
四、诚信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根本保障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三位一体”体系 | 第30-39页 |
一、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是基础 | 第30-32页 |
二、完善信用机制,提高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是途径 | 第32-36页 |
三、强化诚信教育,从家庭做起是摇篮 | 第36-38页 |
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认识和实践能力是内在要求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