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30页 |
·硫代葡萄糖苷 | 第11-12页 |
·硫代葡萄糖苷的结构 | 第11页 |
·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合成 | 第11-12页 |
·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产物 | 第12-14页 |
·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ITCs) | 第12-13页 |
·硫氰酸盐(thiocyanates) | 第13页 |
·吲哚-3-甲醇(indole-3-earbinol.13C) | 第13页 |
·腈(nitriles)和环硫腈(epithionitriles) | 第13-14页 |
·恶唑烷(ooxazolidines) | 第14页 |
·芥子酶概述 | 第14-20页 |
·硫代葡萄糖苷/芥子酶系统 | 第14-15页 |
·芥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5-16页 |
·芥子酶的应用 | 第16-17页 |
·形成食品风味物质 | 第16-17页 |
·油菜籽饼粕脱毒 | 第17页 |
·影响芥子酶活性的因素 | 第17-19页 |
·抗坏血酸 | 第17-18页 |
·温度 | 第18页 |
·PH | 第18-19页 |
·其它因素 | 第19页 |
·植物以外其他生物的芥子酶 | 第19-20页 |
·芥子酶假基因研究概况 | 第20页 |
·异硫氰酸酯药理学作用 | 第20-21页 |
·防癌抗癌作用 | 第20-21页 |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第21页 |
·其他作用 | 第21页 |
·番木瓜概述 | 第21-23页 |
·番木瓜的营养 | 第21-22页 |
·番木瓜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气相色谱仪 | 第2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介绍 | 第23-28页 |
·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进行定量检测 | 第24-25页 |
·实时荧光定量的定量方法 | 第25-26页 |
·实时定量PCR分析相对基因表达差异的不同方法 | 第26-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36页 |
·BITC含量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1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1页 |
·测定气相色谱条件 | 第31页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3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1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1-32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2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2页 |
·样品测定 | 第32页 |
·芥子酶基因tgg1和tgg2实时荧光定量 | 第32-36页 |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合成 | 第32页 |
·番木瓜各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反转录 | 第33-3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第34-35页 |
·重复性实验与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BITC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线性关系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精密度实验测定结果 | 第37页 |
·重复性实验测定结果 | 第37页 |
·稳定性实验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加样回收率实验测定结果 | 第38页 |
·样品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BITC气相色谱图 | 第39-40页 |
·芥子酶基因tgg1和tgg2实时荧光定量表达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总RNA提取结果分析 | 第40页 |
·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tgg1和tgg2基因时空表达的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番木瓜六个不同组织器官芥子酶基因tgg1和tgg2相对于种子的表达量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番木瓜基因表达研究的样品采集 | 第48页 |
·番木瓜BITC含量的研究 | 第48页 |
·番木瓜BITC样品制备提取试剂的选择 | 第48-49页 |
·番木瓜BITC分子调控研究 | 第49页 |
·番木瓜果实BITC应用前景 | 第49页 |
·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反应的调控研究 | 第49页 |
·芥子酶基因tgg1和tgg2表达量与BITC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5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