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序言 | 第11-35页 |
1 香蕉生物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25页 |
·香蕉种质资源 | 第13-14页 |
·种 | 第13页 |
·品种 | 第13-14页 |
·遗传性状 | 第14-15页 |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香蕉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香蕉基因组测序 | 第15页 |
·香蕉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香蕉突变育种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香蕉体细胞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第18页 |
·香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2 根瘤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 | 第25-33页 |
·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遗传转化研究的回顾 | 第25-27页 |
·影响农杆菌介导香蕉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 | 第27-33页 |
·侵染过程 | 第27-28页 |
·农杆菌转化的受体材料 | 第28-29页 |
·Vir区的活化 | 第29页 |
·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预培养与共培养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农杆菌菌株类型的影响 | 第30-31页 |
·启动子 | 第31-32页 |
·脯氨酸与硝酸银 | 第32-33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4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第35-46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外植体材料 | 第35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2 方法 | 第36-46页 |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 第36-41页 |
·巴西蕉高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 | 第36-40页 |
·根瘤农杆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 第40-41页 |
·根瘤农杆菌介导GUS基因遗传转化香蕉的研究 | 第41-46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41-42页 |
·农杆菌菌液的准备 | 第42页 |
·转化材料的预处理 | 第42页 |
·农杆菌菌液浸染外植体及共培养 | 第42-43页 |
·抑菌 | 第43页 |
·抗性苗的筛选 | 第43页 |
·抗性苗的生根与移栽 | 第43页 |
·抗性苗的检测 | 第43-46页 |
结果与分析(Results and Analysis) | 第46-64页 |
1 不同继代次数对巴西蕉试管苗茎段薄层切片出芽率的影响 | 第46页 |
2 巴西蕉高效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研究 | 第46-50页 |
·2,4-D对巴西蕉不同外植体诱导脱分化愈伤的影响 | 第46-47页 |
·生长素和分裂素对巴西蕉不同外植体器官分化的影响 | 第47-49页 |
·花菜体可以通过间接器官再生途径实现高效增殖 | 第49-50页 |
3 不同抑菌剂和筛选剂对香蕉受体系统的影响结果 | 第50-52页 |
·抑菌剂对巴西蕉低代试管苗茎段薄层切片芽再生的影响 | 第50-51页 |
·筛选剂对巴西蕉低代试管苗茎段薄层切片芽再生的影响 | 第51-52页 |
4 D-甘露糖和D-木糖对巴西蕉芽分化与再生的影响 | 第52-55页 |
·D-甘露糖对巴西蕉芽分化与再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D-木糖对巴西蕉芽分化与再生的影响 | 第53-55页 |
5 根瘤农杆菌遗传转化条件的探索 | 第55-60页 |
·共培养时间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共培养温度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56页 |
·农杆菌菌液浓度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侵染时间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57页 |
·乙酰丁香酮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重悬液pH值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巴西蕉低代试管苗横切薄片侵染及GUS基因瞬时表达情况 | 第59-60页 |
6 根瘤农杆菌介导GUS基因转化巴西蕉 | 第60-64页 |
·转化材料的筛选 | 第60页 |
·转化材料筛选后的再生与移栽 | 第60-62页 |
·抗性植株总DNA的提取结果 | 第62页 |
·抗性植株GUS基因PCR结果 | 第62页 |
·抗性苗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62-64页 |
讨论(Discussion) | 第64-74页 |
1 香蕉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 第64-65页 |
2 香蕉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 | 第65-67页 |
·外植体材料对香蕉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65-66页 |
·激素对香蕉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66页 |
·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研究对香蕉育种技术的影响 | 第66-67页 |
3 抑菌剂与筛选剂对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 | 第67-68页 |
4 D-甘露糖与D-木糖对香蕉芽再生的影响 | 第68页 |
5 农杆菌侵染条件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8-72页 |
·农杆菌菌种、重悬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温度与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8-71页 |
·乙酰丁香酮(AS)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71页 |
·重悬液pH值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71-72页 |
6 抗性植株的筛选方法 | 第72页 |
7 抗性植株的检测与鉴定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