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siRNA的非对称结构对RNA干扰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1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1 RNA干扰概述第13-19页
        1.1.1 RNAi的研究历史第13-15页
        1.1.2 RNA干扰的分子机制第15-19页
    1.2 siRNA的降解机制第19-20页
    1.3 RNA干扰的非对称现象第20-22页
        1.3.1 链长度非对称性第20页
        1.3.2 单链RNA干扰第20-21页
        1.3.3 链剂量非对称性第21页
        1.3.4 RNA的装载不对称性第21-22页
    1.4 RNA干扰的脱靶效应第22-23页
        1.4.1 碱基非特异性匹配引发的脱靶效应第22页
        1.4.2 碱基过长引发mRNA转录抑制和非特异性降解第22-23页
        1.4.3 sense链RNA引发的RNA干扰效应第23页
    1.5 RNA干扰的应用第23-27页
        1.5.1 RNA干扰与健康第23页
        1.5.2 siRNA的获得方法第23-25页
        1.5.3 siRNA的传递方式第25-27页
    1.6 siRNA研究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第27-28页
    1.7 选题内容与研究意义第28-29页
2 siRNA的非对称结构对RNA干扰的影响研究第29-60页
    2.1 引言第29-32页
    2.2 材料与试剂第32-37页
        2.2.1 仪器第32-33页
        2.2.2 试剂与溶液第33-37页
    2.3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37-45页
        2.3.1 质粒构建第37-40页
        2.3.2 细胞培养和处理第40-41页
        2.3.3 双荧光素酶底物报告实验第41-42页
        2.3.4 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第42-45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45-59页
        2.4.1 RNA干扰浓度的探索第45-46页
        2.4.2 非对称RNA干扰活性第46-50页
        2.4.3 asRNA3’端额外增加的碱基可以挽救B类aiRNA干扰活性第50-52页
        2.4.4 asRNA5’端额外增加的碱基或者磷酸化可以挽救A类aiRNA干扰活性第52-55页
        2.4.5 磷酸基团能够挽救部分缩短asRNA的干扰活性第55-57页
        2.4.6 两头缩短的ssRNA在非对称结构中的RNAi活性第57页
        2.4.7 局部互补匹配的siRNA产生的RNA干扰活性第57-59页
    2.5 小结第59-60页
3 siRNA的非对称结构影响ssRNA与asRNA在细胞内的残留量第60-73页
    3.1 引言第60-6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61-64页
        3.2.1 仪器第61页
        3.2.2 质粒和菌种第61页
        3.2.3 试剂与试剂盒第61-62页
        3.2.4 实验方法第62-64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71页
        3.3.1 小分子RNA测序质量报告第64-65页
        3.3.2 ssRNA与asRNA的残留量统计第65-67页
        3.3.3 ssRNA与asRNA剂量不对称同样可以引发RNA干扰活性第67-69页
        3.3.4 剂量补足可以挽救A、B两类aiRNA下降的RNAi活性第69-71页
    3.4 小结第71-73页
4 质粒表达非对称干扰RNA第73-84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4-78页
        4.2.1 材料第74-77页
        4.2.2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77-78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8-82页
        4.3.1 短发夹样siRNA表达模式产生的干扰活性与脱靶效应第78-80页
        4.3.2 双载体单链表达模式第80-82页
    4.4 小结第82-84页
5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5.1 本论文总结第84-85页
    5.2 RNA非对称性研究的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6页
中英文对照表第96-97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第97-98页
致谢第98-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界基因沉默技术的改良及其在抑制HIV复制关键基因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鱼类细胞体外诱导多倍化及诱导多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