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课题提出 | 第9页 |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概况 | 第9-12页 |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第9-10页 |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 第10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第10-11页 |
·线控转向系统 | 第11-12页 |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 | 第12页 |
·主动前轮转系统研究开发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原理与功能 | 第13-15页 |
·主动前轮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汽车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33页 |
·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 | 第18-19页 |
·ADAMS/Car建模步骤 | 第19-21页 |
·建模假设、简化 | 第21页 |
·主动前轮转向系统模型 | 第21-24页 |
·主动前轮转向叠加原理 | 第21-23页 |
·主动前轮转向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动力传动系统模型 | 第24页 |
·前后悬架模型 | 第24-26页 |
·轮胎道路模型 | 第26-27页 |
·制动模型 | 第27页 |
·整车模型的装配 | 第27-28页 |
·整车模型操纵稳定性仿真 | 第28-32页 |
·正弦扫描转向试验仿真 | 第28-30页 |
·蛇行试验仿真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汽车转向工况下稳定性研究 | 第33-40页 |
·汽车转向失稳分析 | 第33-34页 |
·稳定性控制变量的选择 | 第34页 |
·汽车理想参考模型 | 第34-37页 |
·汽车控制系统稳定性判断 | 第37-39页 |
·相平面和相轨迹 | 第37-38页 |
·汽车稳定性判断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研究 | 第40-57页 |
·自整定模糊PID控制 | 第40-45页 |
·传统PID控制原理和特点 | 第40-42页 |
·传统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42-43页 |
·模糊PID的结构和自整定原则 | 第43-45页 |
·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策略 | 第45-46页 |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46-51页 |
·PID控制器参数的初步整定 | 第46页 |
·模糊集及论域定义 | 第46-48页 |
·模糊规则的制定 | 第48-49页 |
·模糊推理及其运算 | 第49-51页 |
·ADAMS与Matlab/Simlink联合仿真步骤 | 第51-53页 |
·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主动前轮转向和可变力矩分配联合控制研究 | 第57-64页 |
·汽车稳定性联合控制的必要性 | 第57页 |
·AFS+VTD联合控制 | 第57-62页 |
·可变力矩分配控制 | 第58页 |
·联合控制协调控制方法 | 第58-59页 |
·联合控制参数的选择 | 第59-60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60-62页 |
·极限工况仿真试验与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4-66页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