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第20-44页 |
第一节 外包理论综述 | 第20-27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21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22-23页 |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4-25页 |
·价值链理论 | 第25-26页 |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传统外包理论对服务外包的适用性研究 | 第27-32页 |
·服务外包理论的经济学解释 | 第27-29页 |
·服务外包理论的管理学解释 | 第29-31页 |
·服务外包理论的社会学解释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服务外包研究回顾 | 第32-44页 |
·服务外包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 第32-36页 |
·服务外包比较优势的文献回顾 | 第36-37页 |
·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文献回顾 | 第37-42页 |
·对国内外文献的简要评述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比较 | 第44-65页 |
第一节 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趋势 | 第44-52页 |
·服务外包的内容 | 第44-46页 |
·服务外包的特点 | 第46-48页 |
·国际服务包外的现状 | 第48-50页 |
·国际服务外包的趋势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与趋势 | 第52-57页 |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 | 第52-55页 |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 | 第55-57页 |
第三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程度与国际比较 | 第57-65页 |
·服务外包承接程度的度量方法 | 第57-60页 |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程度度量的数据来源 | 第60-61页 |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程度计算及结果 | 第61-65页 |
第四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 | 第65-80页 |
第一节 影响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宏观因素 | 第65-69页 |
·市场规模 | 第65页 |
·法律环境 | 第65-66页 |
·信息技术发展水平 | 第66-67页 |
·服务业发展水平 | 第67-68页 |
·市场的开放程度 | 第68页 |
·文化差异的影响 | 第68-69页 |
第二节 影响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微观因素 | 第69-71页 |
·劳动力成本 | 第69-70页 |
·劳动力素质 | 第70页 |
·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与品牌 | 第70-71页 |
第三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71-80页 |
·假设前提与变量的设定 | 第71-74页 |
·实证检验分析与结论 | 第74-80页 |
第五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 | 第80-105页 |
第一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宏观比较优势分析 | 第80-86页 |
·安全指标 | 第80-82页 |
·环境指标 | 第82-86页 |
第二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中观比较优势分析 | 第86-96页 |
·整体分析 | 第86-90页 |
·分部门分析 | 第90-96页 |
第三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微观比较优势分析 | 第96-105页 |
·成本指标 | 第97-98页 |
·质量指标 | 第98-100页 |
·效率指标 | 第100-102页 |
·企业指标 | 第102-105页 |
第六章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 | 第105-123页 |
第一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直接经济效应 | 第105-110页 |
·贸易效应 | 第105-108页 |
·产业结构效应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间接经济效应 | 第110-116页 |
·技术溢出效应 | 第110-113页 |
·就业效应 | 第113-115页 |
·竞争效应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16-123页 |
·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116-118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18页 |
·实证检验 | 第118-121页 |
·结论和启示 | 第121-123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123-130页 |
第一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宏观政策导向 | 第123-126页 |
·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 | 第123-124页 |
·进一步完善与服务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124页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建设,构建诚信的商业环境 | 第124-125页 |
·加快相关人才培养 | 第125页 |
·设置国家重点支持的服务外包发展区域 | 第125-126页 |
·明确服务外包的目标市场 | 第126页 |
第二节 中国服务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 | 第126-130页 |
·加快服务外包企业的整合速度,扩大企业规模 | 第126-127页 |
·打造服务外包品牌企业 | 第127页 |
·注重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第127-128页 |
·保持革新,保持服务外包的合作关系 | 第128页 |
·改善外包产业结构,注重发展业务流程外包 | 第128-13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30-133页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130-131页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