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五节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 第22-42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动力源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 | 第23-30页 |
一、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 | 第23-24页 |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24-25页 |
三、内生增长的基本框架——Solow-Pichford的AK模型 | 第25-30页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 | 第30-34页 |
一、物质资本积累模型中贸易和增长关系 | 第30-31页 |
二、"干中学"和人力资本模型下贸易和增长 | 第31-32页 |
三、技术进步模型下贸易与经济增长 | 第32-34页 |
四、技术转移模型下贸易与经济增长 | 第34页 |
第三节 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回顾 | 第34-40页 |
一、贸易理论对贸易结构含义 | 第34-36页 |
二、国内关于贸易结构现状研究 | 第36-37页 |
三、国内有关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 | 第37-40页 |
四、国外有关贸易结构研究文献 | 第4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贸易结构影响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 第42-69页 |
第一节 贸易结构促进资本积累 | 第42-51页 |
一、贸易开展带来贸易得益 | 第42-46页 |
二、对小国贸易结构加以限制分析 | 第46-50页 |
三、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大国假设下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 第51-63页 |
一、封闭条件下的模型 | 第52-58页 |
二、贸易开展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 | 第58-62页 |
三、结论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小国假设下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 第63-67页 |
一、前提假设 | 第63页 |
二、非贸易中间品的生产模型 | 第63-66页 |
三、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 | 第66-67页 |
四、结论 | 第6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我国贸易结构变化特征 | 第69-92页 |
第一节 贸易结构变化的阶段性 | 第69-74页 |
第二节 贸易结构变化普遍性 | 第74-87页 |
一、我国贸易结构现状成为关注热点 | 第74-76页 |
二、对贸易结构变化分析的新方法 | 第76-87页 |
三、结论 | 第87页 |
第三节 贸易结构变化的特殊性 | 第87-91页 |
一、外资进入是否促进了技术进步、贸易结构升级? | 第88-89页 |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制约了贸易结构升级步伐 | 第89-91页 |
三、结论 | 第9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 第92-131页 |
第一节 贸易结构指标Ⅰ构建 | 第92-100页 |
一、商品分类的国际标准 | 第92-94页 |
二、国内学者关于贸易结构指标构建 | 第94-95页 |
三、已有贸易结构指标评价 | 第95-96页 |
四、本文贸易结构指标 | 第96页 |
五、贸易结构变量Ⅰ(MYJG)计算 | 第96-99页 |
六、我国贸易结构、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与经济增长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00-107页 |
一、数据说明 | 第100页 |
二、实证分析 | 第100-107页 |
三、结论 | 第107页 |
第三节 贸易结构变量指标Ⅱ选取和数据描述 | 第107-116页 |
一、反映H-O变量的贸易结构指标 | 第107-108页 |
二、反映出口市场竞争程度的贸易结构指标 | 第108-110页 |
三、反映新贸易理论的产业内贸易指标——GL | 第110-114页 |
四、反映内生经济增长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结构指标——GJGM | 第114-115页 |
五、各变量数据列表 | 第115-116页 |
第四节 贸易结构内部构成与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116-130页 |
一、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116-118页 |
二、单位根检验 | 第118页 |
三、协整检验分析 | 第118-121页 |
四、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121-127页 |
五、方差分解 | 第127-128页 |
六、结论 | 第128-13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六章 贸易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途径实证分析 | 第131-168页 |
第一节 索洛模型扩展与贸易结构效应分析 | 第131-133页 |
第二节 贸易结构通过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第133-145页 |
一、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 | 第133-135页 |
二、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均衡关系 | 第135-141页 |
三、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 | 第141-144页 |
四、结论 | 第144-145页 |
第三节 贸易结构通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第145-151页 |
一、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 | 第146-147页 |
二、数据来源和说明 | 第147-148页 |
三、回归分析 | 第148-150页 |
四、贸易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途径分析 | 第150-151页 |
五、结论 | 第151页 |
第四节 贸易结构与人力资本结合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第151-156页 |
一、人力资本决定技术进步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第151-152页 |
二、数据来源和说明 | 第152-153页 |
三、模型实证分析 | 第153-156页 |
四、结论 | 第156页 |
第五节 我国从G7进口资本品技术溢出效应实证检验 | 第156-166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57-158页 |
二、面板模型和方法 | 第158-161页 |
三、数据来源和说明 | 第161-164页 |
四、模型实证分析 | 第164-165页 |
五、结论 | 第165-166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166-168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68-179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68-170页 |
一、贸易结构基本反映了我国比较优势国情 | 第168页 |
二、贸易结构通过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一定前提 | 第168-169页 |
三、贸易结构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169页 |
四、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贸易结构亟待提升 | 第169页 |
五、我国产业内贸易指数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169-170页 |
六、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 | 第170页 |
七、我国贸易地理方向需要调整 | 第170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70-178页 |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 第171-172页 |
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第172-177页 |
三、积极营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 | 第177-17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7页 |
致谢 | 第187-189页 |
个人简历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