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网络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5-19页
        1.1.1 问题提出第15-18页
        1.1.2 研究意义和选题来源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8页
        1.2.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的研究第19-21页
        1.2.2 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的研究第21-24页
        1.2.3 组织演变理论框架中的研究第24-26页
        1.2.4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框架中的研究第26-28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28-31页
        1.3.1 研究目标第28页
        1.3.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3.3 研究方法第29页
        1.3.4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1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31-33页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模型第33-48页
    2.1 基础理论概述第33-40页
        2.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发展第33-36页
        2.1.2 分工与专业化理论第36-38页
        2.1.3 经济增长与分工专业化的作用机制第38-40页
    2.2 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影响测算的基本模型第40-47页
        2.2.1 信息技术资本积累的增长核算模型第40-42页
        2.2.2 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第42-46页
        2.2.3 投入产出模型第46-47页
    2.3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48-68页
    3.1 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概述第48-50页
        3.1.1 信息技术定义第48-49页
        3.1.2 信息化定义第49页
        3.1.3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第49-50页
    3.2 信息技术的经济特征第50-53页
        3.2.1 通用目的技术性第50-51页
        3.2.2 准公共物品性第51-52页
        3.2.3 网络特征第52-53页
        3.2.4 生产力特征第53页
    3.3 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第53-63页
        3.3.1 信息技术与分工、专业化的关系第53-54页
        3.3.2 信息技术的分工网络模型第54-63页
    3.4 分工视角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63-65页
    3.5 信息技术的网络效应及其宏观溢出路径第65-67页
        3.5.1 信息技术的网络效应第65-66页
        3.5.2 信息技术网络效应的宏观溢出路径第66-67页
    3.6 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我国信息化对工业化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第68-81页
    4.1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概况第68-72页
        4.1.1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第68-70页
        4.1.2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评价第70-72页
    4.2 实证研究第72-80页
        4.2.1 理论假说第72-73页
        4.2.2 模型与结果分析第73-80页
    4.3 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空间视角的实证研究第81-98页
    5.1 信息技术及其空间网络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假说第81-82页
    5.2 研究方法第82-87页
        5.2.1 空间计量模型概述第82-84页
        5.2.2 空间常系数模型第84-85页
        5.2.3 空间变系数模型第85-87页
    5.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第87-91页
        5.3.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第87-88页
        5.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第88-91页
    5.4 信息技术、空间网络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第91-93页
    5.5 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空间异质性分析第93-97页
    5.6 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产业视角的实证研究第98-113页
    6.1 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综述第98-99页
    6.2 基于投入产出的信息产业网络效应测算第99-108页
        6.2.1 信息产业分类第99-100页
        6.2.2 信息产业现状分析第100-101页
        6.2.3 信息产业性质分析第101-103页
        6.2.4 信息产业关联分析第103-106页
        6.2.5 信息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第106-108页
    6.3 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产业网络效应分析第108-112页
        6.3.1 菲德模型的改进第108-109页
        6.3.2 基于菲德模型的实证研究第109-112页
    6.4 小结第112-113页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第113-122页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13-118页
    7.2 主要对策建议第118-120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以经济法理论为视角
下一篇: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