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2-19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一 国外政务新媒体传播研究 | 第13-14页 | 
| 二 国内政务新媒体传播研究 | 第14-16页 | 
| 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务新媒体传播研究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一章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现状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发展进程 | 第19-21页 | 
| 一 政务微博:“滞胀”性的发展 | 第19-20页 | 
| 二 政务微信:有创新的缓进 | 第20-21页 | 
| 三 政务APP:借外力的初步展开 | 第21页 | 
| 第二节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现状 | 第21-25页 | 
| 一 伞型结构:政务新媒体布局 | 第21-23页 | 
| 二 雁阵体系:政务新媒体矩阵 | 第23-25页 | 
| 第三节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举要:旅游传播 | 第25-29页 | 
| 一 魅力锡盟:互联网+服务的拓展 | 第25-27页 | 
| 二 全媒体全息传播:影响力资源开发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格局与特点 | 第29-34页 | 
| 第一节 纵向传播的有效拓展 | 第29-30页 | 
| 一 漫灌性宣传和导向性传播 | 第29-30页 | 
| 二 形象展示的发布性传播 | 第30页 | 
| 第二节 初步建构的横向传播框架 | 第30-31页 | 
| 一 碎片化的沟通性传播 | 第30-31页 | 
| 二 逐步推进的服务性传播 | 第31页 | 
| 第三节 粗放性展开的危机传播 | 第31-34页 | 
| 一 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初步形成 | 第32页 | 
| 二 轻度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置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问题与成因 | 第34-45页 | 
| 第一节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 一 技术层面:“数字鸿沟”普遍存在 | 第34-35页 | 
| 二 观念层面:“两个舆论场”难通 | 第35-36页 | 
| 三 制度层面:制度建设尚不健全 | 第36页 | 
| 四 管理层面:危机管理能力不足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问题成因 | 第37-45页 | 
| 一 地理制约和教育短板:数字鸿沟的主因 | 第37-40页 | 
| 二 变局与失位:“两个舆论场”难通的症结 | 第40-41页 | 
| 三 碎片与迷失:机制建设滞后的短板 | 第41-43页 | 
| 四 僵化与恐慌:危机传播能力薄弱之困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政务新媒体典型个案与启示 | 第45-50页 | 
| 第一节 互动:云南省曲靖市“问政曲靖”政务微博 | 第45-46页 | 
| 一 微博问政:引导公众监督和参与 | 第45页 | 
| 二 微直播:优化政府与公众对话路径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深耕:新疆自治区“最后一公里”微信公众平台 | 第46-49页 | 
| 一 深耕内容,运用多种符号传播 | 第47-48页 | 
| 二 打造特色栏目,增强内容活力 | 第48页 | 
| 三 推送优质评论,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助力 | 第48-49页 | 
| 第三节 启示:有力的“普通话”与有为的“地方话” | 第49-50页 | 
| 一 讲好政治认同的“普通话” | 第49页 | 
| 二 讲好民族团结的“贴心话”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锡林郭勒盟政务新媒体传播的优化路径 | 第50-62页 | 
| 第一节 融入与提升:消弭“数字鸿沟” | 第50-53页 | 
| 一 建构社会塑成型政务新媒体矩阵 | 第50-52页 | 
| 三 建设成风化人的媒介素养工程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引导与对话:沟通“两个舆论场” | 第53-55页 | 
| 一 以政务透明度引领社会能见度 | 第53-54页 | 
| 二 提升与民众的网上对话能力 | 第54-55页 | 
| 三 在“在地服务”中强化议题设置 | 第55页 | 
| 第三节 服务与整合:完善机制建设 | 第55-57页 | 
| 一 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机制 | 第55-56页 | 
| 二 建立联通主流媒体的畅通性机制 | 第56-57页 | 
| 三 提升依法治理和运用新媒体机制 | 第57页 | 
| 第四节 善治与有为:提高危机传播能力 | 第57-60页 | 
| 一 完善以善治为导向的危机管理力 | 第57-58页 | 
| 二 提升化解危机的信息传播力 | 第58-59页 | 
| 三 提升新媒体防控危机的预警力 | 第59-60页 | 
| 第五节 认同与特色:主旋律和双声部 | 第60-62页 | 
| 一 强化政治认同,提升主流话语权 | 第60页 | 
| 二 维护民族团结,调适少数民族文化 | 第60-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