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NE理论的*ST百特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2.1 财务舞弊的动因 | 第12-13页 |
1.2.2 财务舞弊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2.3 财务舞弊的手段 | 第15页 |
1.2.4 财务舞弊的特征与征兆 | 第15-17页 |
1.2.5 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 | 第17-18页 |
1.2.6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 | 第18-20页 |
1.2.7 研究述评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财务舞弊概念界定和舞弊动因理论 | 第22-26页 |
2.1 财务舞弊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2 舞弊动因理论 | 第23-25页 |
2.2.1 二因素理论 | 第23页 |
2.2.2 三角理论 | 第23页 |
2.2.3 GONE理论 | 第23-25页 |
2.2.4 风险因子理论 | 第25页 |
2.3 GONE理论的优势分析 | 第25-26页 |
3 *ST百特案例简介 | 第26-34页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第26页 |
3.2 *ST百特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 第26-27页 |
3.3 *ST百特财务舞弊手段 | 第27-34页 |
3.3.1 虚构海外工程项目 | 第28-30页 |
3.3.2 虚构建材出口贸易 | 第30-31页 |
3.3.3 虚构国内建材贸易 | 第31-34页 |
4 基于GONE理论的*ST百特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第34-44页 |
4.1 贪婪因子 | 第34-35页 |
4.1.1 管理层道德观念不佳 | 第34页 |
4.1.2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 | 第34-35页 |
4.2 机会因子 | 第35-39页 |
4.2.1 一股独大 | 第35-37页 |
4.2.2 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 | 第37-38页 |
4.2.3 内部控制失效 | 第38-39页 |
4.3 需要因子 | 第39-40页 |
4.3.1 业绩承诺的压力 | 第39-40页 |
4.3.2 外部筹资的需要 | 第40页 |
4.4 暴露因子 | 第40-44页 |
4.4.1 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4.4.2 中介机构未能勤勉尽责 | 第41-42页 |
4.4.3 舞弊成本与收益失衡 | 第42-44页 |
5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防范与治理 | 第44-50页 |
5.1 遏制贪婪 | 第44-45页 |
5.1.1 构建企业文化践行机制 | 第44-45页 |
5.1.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第45页 |
5.2 减少机会 | 第45-47页 |
5.2.1 优化股权结构 | 第45-46页 |
5.2.2 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制度 | 第46页 |
5.2.3 健全内部控制执行机制 | 第46-47页 |
5.3 降低不良需要 | 第47页 |
5.3.1 制定稳健的业绩承诺 | 第47页 |
5.3.2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7页 |
5.3.3 制定合理扩张策略 | 第47页 |
5.4 增大暴露风险 | 第47-50页 |
5.4.1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 第47-48页 |
5.4.2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 | 第48页 |
5.4.3 加大处罚力度 | 第48-49页 |
5.4.4 引进法务会计 | 第49-50页 |
6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第50-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