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汽车工业园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燃气工程项目规划编制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4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 | 第14-18页 |
2.1 燃气工程项目概述 | 第14-15页 |
2.1.1 燃气工程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燃气工程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 燃气规划编制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2.1 工业区位理论 | 第15-16页 |
2.2.2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页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16-17页 |
2.3 灰色预测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规划编制的内容和现状 | 第18-28页 |
3.1 汽车工业园燃气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和目标 | 第18-19页 |
3.2 燃气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原则 | 第19-20页 |
3.3 燃气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 | 第20-21页 |
3.4 汽车工业园燃气规划编制要素 | 第21-26页 |
3.4.1 项目依据 | 第22页 |
3.4.2 气源保障 | 第22-23页 |
3.4.3 用户燃气需求及负荷预测 | 第23-24页 |
3.4.4 燃气输配系统及输配场站规划编制 | 第24-25页 |
3.4.5 燃气抢险救援规划编制 | 第25页 |
3.4.6 智能燃气管理信息系统 | 第25-26页 |
3.5 汽车工业园燃气规划编制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4章 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负荷的灰色预测方法 | 第28-34页 |
4.1 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负荷预测的意义 | 第28页 |
4.2 灰色预测法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4.3 灰色生成方法 | 第29-30页 |
4.3.1 累加生成 | 第29页 |
4.3.2 累减生成 | 第29-30页 |
4.4 灰色预测模型建模计算过程 | 第30-34页 |
4.4.1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4.4.2 灰色预测模型的误差分析 | 第32-34页 |
第5章 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实例分析 | 第34-46页 |
5.1 一汽大众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概况 | 第34-35页 |
5.1.1 一汽大众汽车工业园概况 | 第34页 |
5.1.2 规划依据、范围 | 第34-35页 |
5.2 气源保障 | 第35-36页 |
5.2.1 滨海投资气源 | 第35页 |
5.2.2 能源集团气源 | 第35-36页 |
5.3 各类用户燃气需求和负荷预测 | 第36-40页 |
5.3.1 燃气市场分析 | 第36-37页 |
5.3.2 商业用地、热源厂燃气负荷预测 | 第37页 |
5.3.3 利用灰色模型进行工业用地燃气负荷预测 | 第37-40页 |
5.4 燃气输配系统规划编制 | 第40-41页 |
5.5 燃气输配场站规划编制 | 第41-42页 |
5.6 燃气抢险救援规划编制 | 第42-43页 |
5.6.1 燃气抢险点和救援设施规划 | 第42页 |
5.6.2 抢险应急组织规划 | 第42-43页 |
5.7 智能燃气管理信息系统 | 第43-46页 |
5.7.1 智能燃气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 第43-44页 |
5.7.2 智能燃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组成 | 第44-46页 |
第6章 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建议 | 第46-50页 |
6.1 美国燃气工程项目借鉴 | 第46-47页 |
6.2 汽车工业园燃气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建议 | 第47-5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7.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