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基于符号学的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字母注释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课题介绍第14-15页
        1.1.1 自媒体商业平台第14页
        1.1.2 用户体验第14-15页
        1.1.3 符号学第15页
    1.2 研究背景第15-18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3.1 研究意义第18页
        1.3.2 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第18-19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1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21-23页
        1.5.2 研究方法第23页
    1.6 拟达到创新点第23-24页
第二章 自媒体商业平台与用户研究第24-44页
    2.1 自媒体商业平台的产品类型第24-27页
        2.1.1 商业产品第24-26页
        2.1.2 双边平台类产品第26-27页
        2.1.3 PC端网页产品第27页
    2.2 自媒体商业平台的功能模块与信息架构第27-29页
    2.3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研究第29-41页
        2.3.1 用户认知与用户研究方法第29-30页
        2.3.2 案头研究第30-31页
        2.3.3 项目观察第31-38页
        2.3.4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群体划分第38-40页
        2.3.5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画像构建第40-41页
    2.4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战略目标第41-42页
        2.4.1 自媒体商业平台的商业目标第41页
        2.4.2 自媒体商业平台的用户目标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的传达与语言构建方法第44-59页
    3.1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传达模型构建第44-48页
        3.1.1 符号传达系统第44-45页
        3.1.2 自媒体商业合作的符号传达模型构建第45-46页
        3.1.3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符号传达模型构建第46-48页
    3.2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语言规范构建第48-51页
        3.2.1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语言的三个层面第48-49页
        3.2.2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语言规范构建第49-51页
    3.3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语言构建方法第51-58页
        3.3.1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元语言构成第52-53页
        3.3.2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符号意义的提取方法第53-54页
        3.3.3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的符号构建模型第54-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研究第59-89页
    4.1 自媒体商业平台可用性测试第59-69页
        4.1.1 测试对象招募第59-60页
        4.1.2 测试任务与情景第60-63页
        4.1.3 可用性测试结果第63-69页
        4.1.4 可用性测试结果分析第69页
    4.2 用户行为观察第69-77页
        4.2.1 确定观察对象第69-70页
        4.2.2 行为与相关物映射关系构建第70-77页
    4.3 基于用户行为的意义提取第77-88页
        4.3.1 行为与意义的映射关系构建第77-84页
        4.3.2 语义层意义族提取第84-87页
        4.3.3 语义层意义族第87-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优化实践第89-102页
    5.1 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优化目标与优化指南建立第89-91页
        5.1.1 优化目标第89-90页
        5.1.2 基于符号学的优化设计指南第90-91页
    5.2 基于符号学的自媒体商业平台用户体验优化设计实践第91-102页
        5.2.1 新需求设计实践——逆向符号构建第91-94页
        5.2.2 优化设计实践——依主体构建符号第94-101页
        5.2.3 优化设计评估第101-10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6.1 研究总结第102-103页
    6.2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录A 行为意义构建第108-112页
附录B 优化髙保真模型第112-11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分解KANO模型的互联网电视用户需求实证分析
下一篇:曹普公司竞争现状分析与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