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23页 |
| 一、选题由来和旨趣 | 第11页 |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9页 |
| 三、论文设计 | 第19-23页 |
| 第一章 “政团”还是“政党”:组织重建与过社会主义关 | 第23-57页 |
| 一、分社的重建 | 第23-34页 |
| 二、分社社章的制定和组织发展 | 第34-45页 |
| 三、过资本主义关 | 第45-57页 |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政党”:YZ纠纷及思想初步改造 | 第57-107页 |
| 一、“无原则纠纷”:YZ派系纠纷 | 第57-78页 |
| 二、分社组织的进一步巩固 | 第78-95页 |
| 三、以共同纲领为标准:九三学社的思想改造运动 | 第95-101页 |
|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 | 第101-107页 |
| 第三章 “面向基层”:组织工作和思想改造的深入 | 第107-130页 |
| 一、面向基层、面向业务 | 第107-115页 |
| 二、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 | 第115-119页 |
| 三、肃反运动的思想改造 | 第119-130页 |
| 第四章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性质变更及大发展 | 第130-154页 |
| 一、制定新社章 | 第130-135页 |
| 二、组织大发展 | 第135-145页 |
| 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第145-154页 |
| 第五章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整风反右运动 | 第154-200页 |
| 一、“半个反对派”:整风反右的进程 | 第154-180页 |
| 二、一般整风运动 | 第180-200页 |
| 结论 | 第200-206页 |
| 一、政党化特点 | 第200-202页 |
| 二、统战工作的内在张力 | 第202-2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6-215页 |
| 后记 | 第215-21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