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论文

深圳湾水环境综合评价及环境容量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海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概述第15-18页
   ·海洋环境容量研究动态及评述第18-29页
     ·环境容量的概念第18-19页
     ·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20页
     ·海洋环境容量研究水动力数值模型概述第20-23页
     ·海洋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第23-27页
     ·混合区的计算方法第27-29页
   ·深圳湾概述第29-31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9-30页
     ·主要环境问题第30-31页
   ·深圳湾环境研究现状第31-3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2章 深圳湾环境调查及主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第34-54页
   ·水质调查与污染源调查第34-40页
     ·水质调查范围与站位布设第34页
     ·水质调查指标及分析测试方法第34-35页
     ·水质调查结果统计第35-37页
     ·污染源调查第37-40页
   ·水温、盐度、COD_(Mn)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40-43页
     ·水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0-41页
     ·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1-42页
     ·COD_(Mn)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2-43页
   ·溶解无机态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43-46页
     ·DIN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3-44页
     ·DIP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4-45页
     ·活性硅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5-46页
   ·石油类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46-47页
   ·重金属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47-51页
     ·Pb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8-49页
     ·Zn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9-50页
     ·Hg的时空变化特征第50-51页
   ·小结第51-54页
第3章 基于线性隶属函数初值化方法的深圳湾水环境灰色关联评价第54-68页
   ·深圳湾水质目标第54-55页
   ·深圳湾水质单因子评价第55-58页
   ·基于线性隶属函数初值化方法的灰色关联评价第58-65页
     ·灰色关联分析法第59-62页
     ·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第62页
     ·灰色关联评价结果第62-63页
     ·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比较第63-64页
     ·讨论第64-65页
   ·小结第65-68页
第4章 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模型与验证第68-94页
   ·POM模型概述第68-75页
     ·模型基本特点第68-69页
     ·模型方程第69-75页
   ·河流输入方式第75页
   ·改进的干湿网格技术第75-79页
     ·变量定义第76-77页
     ·外模式条件第77-78页
     ·内模式条件第78-79页
   ·流场模拟第79-82页
     ·坐标变换第79-80页
     ·边界条件第80-81页
     ·初始条件第81-82页
     ·模式安排第82页
   ·计算结果的检验和分析第82-87页
     ·潮位验证第82-83页
     ·流速验证第83-87页
   ·流场特征第87-91页
     ·水平流场特征第87-90页
     ·水平流速的垂向分布特征第90-91页
     ·垂向流速分布特征第91页
   ·小结第91-94页
第5章 深圳湾海域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第94-120页
   ·基于干湿网格技术的深圳湾三维水质模型第94-97页
     ·深圳湾三维水质模型第94-96页
     ·干湿网格的处理方法第96-97页
   ·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计算第97-117页
     ·响应系数场的计算第97-106页
     ·责任分担率场的计算第106-113页
     ·深圳湾水质目标及水质控制点选取第113-116页
     ·各点源允许排放量、削减量和削减率的计算第116-117页
   ·小结第117-120页
第6章 深圳湾主要入海污染物减排方案第120-130页
   ·COD的减排方案第120-121页
   ·DIN的减排方案第121-126页
     ·DIN零排放假设第121-125页
     ·开边界满足三类水质标准条件下各污染源减排方案第125-126页
   ·DIP的减排方案第126-129页
     ·DIP零排放假设第126-128页
     ·现状下各污染源减排方案第128-129页
   ·小结第129-13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4页
   ·结论第130-132页
   ·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运中心建设中涉港行业资金投入分配及其效果分析
下一篇:基于管制理论的海上交通安全社会效益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