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历史梳理与域外考察 | 第11-22页 |
(一) 中国社会的人情文化与现实存在 | 第11-17页 |
1. 人情文化 | 第11-14页 |
2. 现实存在 | 第14-17页 |
(二) 人情文化的域外考察 | 第17-19页 |
1. 对“礼物”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 各国对异化人情的规制 | 第18-19页 |
(三) 立法层面:对人情文化的规制态度 | 第19-22页 |
1. 对“感情的投资”的规制态度 | 第19-20页 |
2. 对“感情投资型受贿”的规制态度 | 第20-21页 |
3. 对“混合而存疑情形”的规制态度 | 第21-22页 |
二、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具体解读与判定标准 | 第22-32页 |
(一) 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具体解读 | 第22-28页 |
1. 对感情投资型受贿罪主体范围的理解 | 第23-24页 |
2. 对“索取类”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理解 | 第24-27页 |
3. 对“可能影响职权行使”要件的理解 | 第27-28页 |
(二) 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判定标准 | 第28-32页 |
1. “职务关联性”标准之提倡 | 第29页 |
2. “职务关联性”标准之释义 | 第29-30页 |
3. “职务关联性”标准之具体认定 | 第30-32页 |
三、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数额累计 | 第32-39页 |
(一) 累计的前提:确属感情投资型受贿性质 | 第33-35页 |
(二) 确属感情投资型受贿性质,不同主体是否累计 | 第35-37页 |
1. 司法实践中的判定 | 第35-36页 |
2. 理论争议及本文立场 | 第36-37页 |
(三) 确属感情投资型受贿性质,投资次数是否累计 | 第37-39页 |
1. 司法实践中的判定 | 第37-38页 |
2. 理论争议及本文立场 | 第38-39页 |
四、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溯及力问题 | 第39-45页 |
(一) 《解释》出台后所引发的相关问题 | 第40-42页 |
1. 对感情投资型受贿罪性质认定的疑惑 | 第40-41页 |
2. 对感情投资型受贿罪时间效力的疑惑 | 第41-42页 |
(二) 感情投资型受贿罪有无溯及力的分析 | 第42-45页 |
1. 司法解释效力的理论观点 | 第42-44页 |
2. 本文立场 | 第44-45页 |
五、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时效问题 | 第45-50页 |
(一) 感情投资型受贿罪的具体形态 | 第46-48页 |
1. 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形态之一:隔时犯 | 第46-47页 |
2. 感情投资型受贿犯罪形态之二:徐行犯 | 第47-48页 |
(二) 感情投资型受贿罪时效的具体认定 | 第48-50页 |
1. 《解释》出台后引发的问题 | 第48页 |
2. 追诉期限的起算标准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