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
| 提要 | 第1-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结构研究 | 第11-13页 |
| ·材料研究 | 第13-14页 |
| ·运动机理研究 | 第14-17页 |
| ·其它研究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2章 蜻蜓翅翼的生物学特性 | 第22-38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22-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4页 |
|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36页 |
| ·几何形态参数 | 第25页 |
| ·宏观结构 | 第25-29页 |
| ·微观结构 | 第29-34页 |
| ·物质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蜻蜓翅翼三维几何模型的重构 | 第38-46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38-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蜻蜓翅翼三维几何模型的重构 | 第39-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 第46-66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动力学方程 | 第46-4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 ·边界条件及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48-49页 |
| ·模态分析 | 第49-53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9-50页 |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 ·瞬态响应分析 | 第53-60页 |
| ·瞬态响应分析理论 | 第53-54页 |
| ·瞬态响应分析结果 | 第54-60页 |
| ·频率响应分析 | 第60-65页 |
|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 | 第60页 |
| ·频率响应分析结果 | 第60-65页 |
|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 第5章 基于蜻蜓翅翼自清洁结构的动特性分析 | 第66-78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66-67页 |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 ·实验仪器 | 第66-67页 |
| ·实验方法 | 第67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 ·润湿性理论 | 第70-72页 |
| ·疏水机理分析 | 第72-73页 |
| ·系统质量改变时振动分析理论 | 第73-7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4页 |
| ·边界条件及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74-75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78-90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理论基础 | 第78-82页 |
| ·疲劳及疲劳寿命 | 第78页 |
| ·疲劳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 ·材料的S-N 曲线 | 第79-80页 |
| ·载荷谱的处理及方法 | 第80-81页 |
|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 第81-82页 |
| ·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果 | 第82-89页 |
| ·MSC.Fatigue 简介 | 第82-8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 ·载荷时间历程的设置 | 第84页 |
| ·力学响应分析结果 | 第84-85页 |
| ·疲劳寿命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7章 蜻蜓翅翼仿生结构的动力学及疲劳寿命分析 | 第90-116页 |
| ·引言 | 第90页 |
| ·仿生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90-92页 |
| ·动力学分析 | 第92-111页 |
| ·边界条件及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92页 |
| ·模态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92-102页 |
| ·瞬态响应分析结果及讨论 | 第102-106页 |
| ·频率响应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1页 |
| ·疲劳寿命分析 | 第111-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16-120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6-118页 |
| ·未来展望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7-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0页 |
| 摘要 | 第130-133页 |
| ABSTRACT | 第133-137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