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1页 |
一、多酸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第11-16页 |
(一) 多酸化合物的结构 | 第11-14页 |
(二) 多酸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14页 |
(三) 多酸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 第14-15页 |
(四) 多酸化合物的溶解度 | 第15页 |
(五) 多酸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15页 |
(六) 多酸化合物的酸性质 | 第15-16页 |
(七) 多酸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 | 第16页 |
二、多酸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 | 第16-34页 |
(一) 多酸的化学自组装 | 第16-23页 |
(二) 多酸的表面化学 | 第23-24页 |
(三) 多酸的催化化学 | 第24-27页 |
(四) 多酸的理论化学 | 第27-32页 |
(五) 多酸的非线性光学 | 第32-34页 |
三、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34-35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1-58页 |
一、密度泛函理论 | 第41-52页 |
(一) 电子密度 | 第41-42页 |
(二) Hohenberg-Kohn 引理 | 第42-43页 |
(三)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43-44页 |
(四) Kohn-Sham 方案 | 第44-46页 |
(五) 定域密度近似 | 第46-47页 |
(六) 非定域密度近似 | 第47页 |
(七) 交换相关能的物理解释 | 第47-52页 |
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三章 高价过渡金属取代Keggin 型多酸化合物[PW_(11)O_(39)(M~(VI)N)] (M = Ru, Os, Re)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58-72页 |
一、前言 | 第58-60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一) 基态结构 | 第61-64页 |
(二) 离子 1 和 2 的激发态结构 | 第64-66页 |
(三) 氧化还原性质 | 第66-67页 |
(四) Ru-N 键在基态、激发态和还原态中的成键性质 | 第67-68页 |
(五) 溶剂化效应和基组效应 | 第68页 |
四、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四章 钌氮取代的卟啉和Keggin 型多酸化合物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72-82页 |
一、前言 | 第72-73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73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一) 基态电子结构 | 第73-76页 |
(二) 氧化还原性质 | 第76-77页 |
(三) 溶剂化效应和基组效应 | 第77-78页 |
四、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五章 钌氧取代的 Keggin 型多酸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82-97页 |
一、前言 | 第82-83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83-84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84-92页 |
(一) 多酸配合物 [{PW_(11)O_(39)}Ru~(III)(H_2O)]~(4-) (~21)的基态电子结构 | 第84-87页 |
(二) 多酸配合物21 的单电子还原产物 | 第87页 |
(三) 多酸配合物21 的单电子氧化产物 | 第87-89页 |
(四) 多酸配合物21 的双电子氧化产物 | 第89-90页 |
(五) 多酸配合物21 的三电子氧化产物 | 第90-91页 |
(六) 模拟还原峰 | 第91-92页 |
四、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第六章 具有供体-π共轭桥-受体结构的过渡金属三取代多酸化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 第97-112页 |
一、前言 | 第97-99页 |
二、计算方法 | 第99-100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8页 |
(一) 轨道特征 | 第100-101页 |
(二) 电子光谱 | 第101-102页 |
(三) 二阶 NLO 性质和 D-π-A 结构 | 第102-104页 |
(四) D-π-A 结构在焦磷酸多酸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 第104-108页 |
四、结论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