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化学元素与无机化合物论文--性质论文

基于缺位杂多钨酸盐的多核簇合物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4页
   ·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简介第12页
   ·基于缺位杂多钨酸盐的多核簇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2-25页
     ·以稀土离子为桥连单元构筑的多核钨簇第13-17页
     ·以多核过渡金属簇为桥连单元构筑的多核钨簇第17-21页
     ·以金属有机桥片段为桥连单元构筑的多核钨簇第21-22页
     ·嵌入3d-4f混合金属簇的多核钨簇第22-23页
     ·以{WO_x}_n桥连片段构筑的多核钨簇第23-24页
     ·以稀土离子为桥的多钨酸盐的扩展结构第24页
     ·通过氢键构筑的多核钨簇第24-25页
   ·基于缺位杂多钨酸盐的多核簇合物的合成策略第25-26页
     ·合成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单釜"或"一步"合成策略第26页
     ·"建筑块"或"分步"合成策略第26页
     ·离子热合成策略第26页
     ·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策略第26页
   ·选题依据和目的第26-27页
   ·实验试剂和测试手段第27-29页
     ·试剂第27页
     ·测试手段第27-29页
 参考文献第29-34页
第二章 基于[B-α-AsW_9O_(33)]~(9-)多阴离子的稀土多钨酸盐多核簇合物的研究第34-65页
   ·引言第34页
   ·化合物1-3的合成第34-35页
   ·化合物1-3的结构第35-54页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35-36页
     ·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第36-54页
   ·化合物1-3的合成讨论第54-55页
   ·表征第55-58页
     ·化合物1-3的IR光谱第55-56页
     ·化合物1-3的XPS光谱第56-57页
     ·化合物1-3的TG曲线第57-58页
   ·性质研究第58-61页
     ·化合物1-3的稳定性第58页
     ·化合物1-3的电化学性质第58-59页
     ·化合物1-3中Ce(Ⅳ)的稳定性第59-61页
     ·化合物1-3的荧光性质第61页
   ·小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第三章 3d-4f杂核多钨酸盐多核簇合物的研究第65-82页
   ·引言第65页
   ·化合物4的合成第65-66页
   ·化合物4的结构第66-73页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66-67页
     ·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第67-73页
   ·化合物4的合成讨论第73-74页
   ·表征第74-76页
     ·化合物4的IR光谱第74页
     ·化合物4的TG曲线第74-75页
     ·化合物4的紫外可见光谱第75页
     ·化合物4的XRD第75页
     ·化合物4的XPS光谱第75-76页
     ·化合物4的EPR光谱第76页
   ·性质研究第76-79页
     ·化合物4的稳定性研究第76-77页
     ·化合物4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第77-78页
     ·化合物4的磁性质研究第78页
     ·化合物4的荧光性质研究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四章 基于夹心型多钨酸盐化合物的多核扩展结构的研究第82-109页
   ·引言第82-83页
   ·化合物5-7的合成第83页
   ·化合物5-7的结构第83-97页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83-85页
     ·化合物5-7的晶体结构第85-97页
   ·化合物5-7合成讨论第97-98页
   ·表征第98-103页
     ·化合物5-7的IR光谱第98-99页
     ·化合物5-7的紫外光谱第99-100页
     ·化合物5-7的TG曲线第100-102页
     ·化合物5-7的XRD第102-103页
   ·性质研究第103-106页
     ·化合物5-7的电化学和电催化活性第103-106页
     ·化合物7的荧光性质第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五章 基于多钨酸盐配体的变价多核簇合物的研究第109-136页
   ·引言第109-110页
   ·化合物8-10的合成第110页
   ·化合物8-10的结构第110-121页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110-112页
     ·化合物8-10的结构第112-121页
   ·合成讨论第121-122页
   ·表征第122-129页
     ·化合物8-10的红外光谱第122-124页
     ·化合物8-10的紫外可见光谱第124-125页
     ·化合物8-10的TG曲线第125-127页
     ·化合物8-10的XRD第127-128页
     ·化合物8-10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第128-129页
   ·性质研究第129-133页
     ·化合物8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第129-130页
     ·化合物8和10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活性研究第130-133页
   ·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6页
第六章 离子热合成含有过渡金属的新型多钨酸盐多核簇合物第136-169页
   ·引言第136页
   ·化合物11-13的合成第136-137页
   ·化合物11-13的结构第137-151页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第137-138页
     ·化合物11-13的晶体结构第138-151页
   ·化合物11-13的合成讨论第151-152页
   ·表征第152-161页
     ·化合物11-13的红外光谱第152-153页
     ·化合物11-13的TG-DTA分析第153-155页
     ·化合物11-13的紫外可见光谱第155-157页
     ·化合物11-13的XRD,XPS和EPR分析第157-159页
     ·化合物11-13的稳定性研究第159-161页
   ·性质研究第161-166页
     ·化合物11-13的电化学性质第161-164页
     ·化合物11-13的电催化活性第164-165页
     ·化合物11-13的光催化活性第165-166页
   ·小结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69页
第七章 结论第169-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个人简历第172-173页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173-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取代Keggin型多酸及类似化合物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N-烷基吡啶和1,3-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为溶剂和模板剂的金属磷酸盐的离子热合成、结构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