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27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绪论第11-17页
    1.1 问题的源起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2.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19页
    2.1 “271”教学模式第17-18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8页
        2.2.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18-19页
3.“271”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第19-26页
    3.1 “271”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理念第19页
    3.2 “271”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目标引领第19页
    3.3 “271”教学模式下生物教学方法分析第19-20页
        3.3.1 小组活动教学法第19-20页
        3.3.2 探究式教学法第20页
        3.3.3 直观教学法第20页
        3.3.4 读书指导法第20页
    3.4 “271”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第20-23页
        3.4.1 自主预习,提出疑难第21页
        3.4.2 探究学习,自主总结第21-22页
        3.4.3 总结归纳,引领提升第22-23页
    3.5 “271”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第23-26页
        3.5.1 评价理念第23-24页
        3.5.2 评价目的第24页
        3.5.3 评价策略第24-25页
        3.5.4 评价方式第25-26页
4.“271”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因素第26-31页
    4.1 学习调研第26页
        4.1.1 课前调研第26页
        4.1.2 课中调研第26页
        4.1.3 课后调研第26页
    4.2 培训第26-28页
        4.2.1 课前培训第27页
        4.2.2 课中培训第27-28页
        4.2.3 课后培训第28页
    4.3 学习小组建设第28页
    4.4 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第28-31页
        4.4.1 导学案创编三原则第29-30页
        4.4.2 导学案创编的具体流程——六次教研会商第30-31页
5.“271”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案例第31-35页
    5.1 背景第31页
    5.2 课改理念第31页
    5.3 学习过程第31-33页
        5.3.1 导入第31-32页
        5.3.2 教师解读学习目标第32页
        5.3.3 探究学习第32页
        5.3.4 点拨提升第32-33页
        5.3.5 回扣学习目标第33页
        5.3.6 课堂评价第33页
    5.4 案例反思第33-35页
6.“27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第35-41页
    6.1 “27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第35-37页
        6.1.1 学生对“271”教学模式的适应和认同第35-36页
        6.1.2 课堂上学生讨论交流的参与度第36页
        6.1.3 课堂上讨论交流的效率第36-37页
        6.1.4 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第37页
    6.2 “27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教师问卷调查及分析第37-40页
        6.2.1 生物教师对“271”教学模式认同度第37-38页
        6.2.2 教师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的前提第38-39页
        6.2.3 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和调控第39页
        6.2.4 探究案中探究问题的设置第39-40页
    6.3 “27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效果第40-41页
7.“27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的问题与对策第41-44页
    7.1 优点——生物课堂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第41-42页
        7.1.1 学习目标、课堂情境育人第41页
        7.1.2 分层教学第41页
        7.1.3 探究实验育人第41页
        7.1.4 学科素养教学第41-42页
        7.1.5 学科内容整合第42页
        7.1.6 生物科学史育人第42页
    7.2 问题第42-43页
        7.2.1 小组存在假讨论的现象,合作流于形式,氛围表面活跃第42页
        7.2.2 学生的展示忽视思考,学生的质疑缺乏探索第42页
        7.2.3 学习目标的制定机械模仿,走形式第42-43页
    7.3 改进的对策及建议第43-44页
        7.3.1 教师合理分配课中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第43页
        7.3.2 教师要落实好三次培训第43页
        7.3.3 教师要强化评价引领第43页
        7.3.4 教师要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第43-44页
8.结语第44-45页
    8.1 研究的基本结论第44页
    8.2 研究的不足第44页
    8.3 展望第44-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1:“271”教学模式的学生调查问卷表第48-51页
附录2:“271”教学模式的教师调查问卷表第51-53页
附录3 学生访谈记录摘要第53-54页
附录4 教师访谈记录摘要第54-56页
附录5 “271”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案例的导学案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中学生物学教师资格认定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档案袋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