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构造论文--墩台结构(下部结构)论文--桥墩论文

基于钢筋锈蚀的RC桥墩抗震性能演化分析及地震易损性评估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钢筋锈蚀桥梁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钢筋锈蚀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钢筋劣化规律分析第22-32页
    2.0 概述第22页
    2.1 钢筋锈蚀机理第22-24页
        2.1.1 钢筋锈蚀过程第22-23页
        2.1.2 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第23-24页
    2.2 钢筋初始锈蚀时间影响因素第24-27页
        2.2.1 保护层外表面氯离子浓度C_0第25页
        2.2.2 氯离子扩散系数D第25-26页
        2.2.3 钢筋锈蚀临界氯离子浓度C_(cr)第26-27页
        2.2.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第27页
    2.3 钢筋劣化规律第27-31页
        2.3.1 腐蚀电流时变密度第27-28页
        2.3.2 锈蚀率确定第28-30页
        2.3.3 钢筋力学性能退化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钢筋锈蚀位置对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第32-52页
    3.1 概述第32页
    3.2 模型建立第32-38页
        3.2.1 模型介绍第32-33页
        3.2.2 钢筋锈蚀位置划分第33页
        3.2.3 钢筋锈蚀退化模型第33-34页
        3.2.4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4-36页
        3.2.5 材料本构第36-38页
    3.3 拟静力分析第38-42页
        3.3.1 滞回耗能能力分析第38-41页
        3.3.2 骨架曲线分析第41-42页
    3.4 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第42-49页
        3.4.1 模型阻尼的确定第42-43页
        3.4.2 地震波输入第43-44页
        3.4.3 桥墩截面曲率响应分析第44-48页
        3.4.4 墩底剪力响应分析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4章 锈蚀RC桥墩抗震加固分析第52-62页
    4.1 概述第52页
    4.2 桥墩加固方法介绍第52-53页
    4.3 模型建立第53-54页
        4.3.1 加固模型介绍第53页
        4.3.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3-54页
    4.4 拟静力分析第54-57页
        4.4.1 滞回耗能能力分析第54-55页
        4.4.2 骨架曲线分析第55-56页
        4.4.3 刚度退化分析第56-57页
    4.5 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第57-59页
        4.5.1 模型阻尼的确定第57页
        4.5.2 地震波输入第57页
        4.5.3 墩顶位移响应分析第57-59页
        4.5.4 墩底剪力响应分析第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5章 基于氯离子侵蚀的RC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第62-76页
    5.1 概述第62页
    5.2 地震易损性分析基本流程第62-63页
    5.3 模型建立第63-66页
        5.3.1 不同服役时间桥墩锈蚀程度的确定第63-64页
        5.3.2 模型简介第64页
        5.3.3 模型阻尼的确定第64页
        5.3.4 地震动的选取第64-65页
        5.3.5 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确定第65-66页
    5.4 损伤指标的确定第66-67页
        5.4.1 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第66页
        5.4.2 基于墩顶漂移率损伤指标的确定第66-67页
    5.5 地震易损性评估第67-71页
        5.5.1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第67-68页
        5.5.2 易损性分析第68-71页
    5.6 IDA法对比分析第71-74页
        5.6.1 IDA法求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第72页
        5.6.2 易损性对比分析第72-74页
    5.7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软弱围岩隧道拱顶坍塌特征分析
下一篇:预制拼装桥墩高宽比及连接方式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