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2.1 泡沫沥青发泡指标评价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3 泡沫沥青冷再生设备工艺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泡沫沥青室内试验设备研发 | 第28-38页 |
2.1 沥青发泡原理 | 第28-29页 |
2.2 沥青发泡特性的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2.3 室内沥青发泡机简介 | 第30-32页 |
2.3.1 沥青发泡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2.3.2 原沥青发泡机局限性 | 第31-32页 |
2.4 改进型沥青发泡机研发 | 第32-35页 |
2.5 IFOAM测试与验证 | 第35-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泡沫沥青新型评价体系研究 | 第38-49页 |
3.1 沥青的发泡特性和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1页 |
3.1.1 沥青的发泡特性 | 第38-39页 |
3.1.2 泡沫沥青评价指标体系概况 | 第39-41页 |
3.2 半衰期指标的局限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 泡沫沥青衰变曲线及其特征参数 | 第42-44页 |
3.4 优化泡沫沥青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8页 |
3.4.1 简化效能指数 | 第44-47页 |
3.4.2 基于简化效能指数的最低发泡标准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试验设计与性能评价 | 第49-84页 |
4.1 沥青发泡试验 | 第49-56页 |
4.1.1 发泡试验结果 | 第49-54页 |
4.1.2 最佳发泡条件 | 第54-56页 |
4.2 级配方案的确定 | 第56-59页 |
4.2.1 级配确定原则 | 第56-57页 |
4.2.2 原材料 | 第57页 |
4.2.3 级配设计 | 第57-59页 |
4.3 最佳拌合用水量的确定 | 第59-63页 |
4.4 泡沫沥青混合料制备 | 第63-64页 |
4.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4-79页 |
4.5.1 劈裂强度试验 | 第64-66页 |
4.5.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 第66-79页 |
4.6 力学性能分析 | 第79-82页 |
4.6.1 劈裂强度分析 | 第79-80页 |
4.6.2 马歇尔稳定度分析 | 第80-81页 |
4.6.3 动稳定度分析 | 第81-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基于水稳拌合站的泡沫沥青功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 第84-117页 |
5.1 泡沫沥青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构想 | 第84-86页 |
5.2 新型泡沫沥青功能模块研发 | 第86-91页 |
5.2.1 生产型泡沫沥青发生器类型 | 第86-87页 |
5.2.2 具有两阶段发泡功能的泡沫沥青功能模块 | 第87-91页 |
5.3 基于离散元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拌合均匀性研究 | 第91-103页 |
5.3.1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模拟 | 第91-93页 |
5.3.2 三维离散元模型建立 | 第93-98页 |
5.3.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适宜拌合速度研究 | 第98-100页 |
5.3.4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拌合均匀性研究 | 第100-103页 |
5.4 基于水稳拌合站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 | 第103-109页 |
5.4.1 施工材料要求 | 第103-104页 |
5.4.2 施工机械要求 | 第104-106页 |
5.4.3 施工准备 | 第106-108页 |
5.4.4 施工工艺流程 | 第108页 |
5.4.5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 第108-109页 |
5.5 试验路铺筑 | 第109-115页 |
5.5.1 试验路概况 | 第109页 |
5.5.2 基于试验路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109-11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基于CT及有限元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均匀性研究 | 第117-134页 |
6.1 基于工业CT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细观结构均匀性研究 | 第117-127页 |
6.1.1 工业CT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细观结构均匀性评价方法 | 第117-119页 |
6.1.2 粗集料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 | 第119-124页 |
6.1.3 不同深度处截面空隙率 | 第124-127页 |
6.2 基于有限元建模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细观力学均匀性研究 | 第127-133页 |
6.2.1 不同深度处截面压应力均值 | 第128-130页 |
6.2.2 不同深度处压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 | 第130-13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七章 渗固封层+泡沫沥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结构研究 | 第134-157页 |
7.1 渗固封层材料设计与性能评价 | 第134-144页 |
7.1.1 渗固封层的提出 | 第134-135页 |
7.1.2 渗固封层用乳化沥青及混合物指标测定 | 第135-136页 |
7.1.3 渗固封层性能评价 | 第136-144页 |
7.2 渗固封层+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组合性能研究 | 第144-152页 |
7.2.1 组合路面结构试件成型 | 第144-145页 |
7.2.2 组合路面结构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 第145-147页 |
7.2.3 组合路面结构的抗剪强度研究 | 第147-149页 |
7.2.4 组合路面结构的低温抗裂强度研究 | 第149-150页 |
7.2.5 组合路面结构的水稳定性能研究 | 第150-152页 |
7.3 基于二级公路的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力学计算分析 | 第152-15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结论 | 第157-159页 |
创新点 | 第159页 |
展望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
附件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