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二氧化钛的结构、性质及光催化机理 | 第11-14页 |
1.2.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 | 第11-12页 |
1.2.2 二氧化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1.2.3 二氧化钛光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1.3 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自身因素 | 第14-17页 |
1.3.1 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2 颗粒尺寸的影响 | 第15页 |
1.3.3 形貌的影响 | 第15-17页 |
1.4 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增强的其它方式 | 第17-18页 |
1.4.1 二氧化钛的掺杂 | 第17页 |
1.4.2 贵金属沉积 | 第17页 |
1.4.3 半导体复合 | 第17-18页 |
1.5 选题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19-20页 |
2.2 实验制备方法 | 第20页 |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0-21页 |
2.4 样品光催化及吸附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碳源性质对C掺杂TiO_2纳米颗粒的微结构及光催化性能影响 | 第22-35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不同碳源的碳掺杂T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2-23页 |
3.3 不同碳源的碳掺杂TiO_2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23-31页 |
3.3.1 XRD表征 | 第23-26页 |
3.3.2 TEM表征 | 第26-27页 |
3.3.3 UV-vis表征 | 第27-28页 |
3.3.4 XPS表征 | 第28-30页 |
3.3.5 PL表征 | 第30-31页 |
3.4 不同碳源的碳掺杂TiO_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单分散碳微纳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44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碳微纳球的生长机理及制备 | 第35-37页 |
4.2.1 碳微纳球的生长机理 | 第35-36页 |
4.2.2 碳微纳球的制备 | 第36-37页 |
4.3 单分散碳微纳球的表征 | 第37-43页 |
4.3.1 XRD表征 | 第37页 |
4.3.2 SEM及TEM表征 | 第37-42页 |
4.3.3 FTIR表征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小尺寸TiO_2空心球壳与C@TiO_2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44-55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吸附Ti3+离子的碳球前驱体的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5.3 TiO_2空心球壳的研究 | 第45-50页 |
5.3.1 TiO_2空心球壳的制备 | 第45-46页 |
5.3.2 XRD表征 | 第46-47页 |
5.3.3 SEM及TEM表征 | 第47-49页 |
5.3.4 TiO_2空心球壳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5.4 C@TiO_2核壳结构的研究 | 第50-54页 |
5.4.1 C@TiO_2核壳结构的制备 | 第50页 |
5.4.2 XRD表征 | 第50-51页 |
5.4.3 Raman表征 | 第51-52页 |
5.4.4 SEM及TEM表征 | 第52-53页 |
5.4.5 C@TiO_2核壳结构产物样品的吸附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总结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