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 贵金属纳米团簇的概述 | 第10-11页 |
2 纳米团簇的合成研究 | 第11-23页 |
2.1 模板分子的选择 | 第11-19页 |
2.2 合成方法的研究 | 第19-23页 |
3 纳米团簇的应用研究 | 第23-27页 |
3.1 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23-25页 |
3.2 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 第25-26页 |
3.3 在细胞成像上的应用 | 第26-27页 |
4 选题依据、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4.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7-28页 |
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以廉价的鸡蛋白蛋白为模板合成银纳米簇并且用于人体中尿酸的检测 | 第30-42页 |
1 前言 | 第30-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2.2 合成CEW稳定的金纳米簇 | 第32页 |
2.3 CEW-Ag NCs与氨基酸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2.4 以CEW-Ag NCs为荧光探针选择性的检测尿酸 | 第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3.1 CEW稳定的银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及形貌表征 | 第33-34页 |
3.2 体系pH值对CEW-Ag NCs合成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还原剂NaBH4浓度的优化 | 第35-36页 |
3.4 稳定剂CEW浓度的优化 | 第36-37页 |
3.5 CEW-Ag NCs与氨基酸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7-38页 |
3.6 检测pH值的优化 | 第38-39页 |
3.7 CEW-Ag NCs作为荧光探针对尿酸的选择性检测 | 第39-40页 |
3.8 加标回收实验 | 第40-41页 |
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以CEW稳定的金纳米簇为传感器高选择性及灵敏的检测汞离子 | 第42-52页 |
1 前言 | 第42-4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3-44页 |
2.2 合成CEW(chicken egg white)稳定的金纳米簇 | 第44页 |
2.3 金簇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44页 |
2.4 当Cu~(2+)存在是选择性检测Hg~(2+)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3.1 CEW稳定的金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及形貌表征 | 第45-46页 |
3.2 选择性 | 第46-47页 |
3.3 最佳的检测pH | 第47-48页 |
3.4 检测时间的影响 | 第48页 |
3.5 汞离子的检测 | 第48-49页 |
3.6 加标回收实验 | 第49-50页 |
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一种通过配体交换增大荧光强度的金纳米簇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可视传感 | 第52-70页 |
1 前言 | 第52-5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4页 |
2.2 组氨酸金纳米簇的制备 | 第54页 |
2.3 引入谷胱甘肽实现组氨酸金纳米簇的配体交换 | 第54-55页 |
2.4 金纳米簇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5页 |
2.5 对铜离子的检测 | 第55页 |
2.6 对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55-5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3.1 His-Au NCs的合成及光谱性能表征 | 第56-57页 |
3.2 His-Au NCs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7-58页 |
3.3 改性后的Au NCs的光谱性能表征 | 第58-59页 |
3.4 配体交换条件的优化 | 第59-62页 |
3.5 GSH-Au NCs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62-65页 |
3.6 检测pH值的优化 | 第65页 |
3.7 检测时间的优化 | 第65-66页 |
3.8 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及可视化检测 | 第66-68页 |
3.9 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68页 |
4 小结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