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磁性与磁畴 | 第12-22页 |
1.2.1 磁性的起源 | 第12-16页 |
1.2.2 磁畴和垂直磁各向异性 | 第16-20页 |
1.2.3 手性畴壁 | 第20-22页 |
1.3 电控磁效应 | 第22-28页 |
1.3.1 多铁材料中的磁电耦合效应 | 第23页 |
1.3.2 电控磁各向异性 | 第23-26页 |
1.3.3 自旋转移扭矩 | 第26-28页 |
1.4 自旋轨道扭矩 | 第28-35页 |
1.4.1 自旋轨道扭矩起源 | 第29-31页 |
1.4.2 磁畴翻转动态过程 | 第31-32页 |
1.4.3 自旋轨道扭矩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5-37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7-47页 |
2.1 样品制备 | 第37-40页 |
2.1.1 磁控溅射 | 第37-38页 |
2.1.2 紫外光刻技术 | 第38-39页 |
2.1.3 Ar离子刻蚀 | 第39页 |
2.1.4 真空热蒸镀 | 第39-40页 |
2.2 样品表征 | 第40-47页 |
2.2.1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40页 |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41页 |
2.2.3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 第41页 |
2.2.4 磁光克尔磁强计和显微镜 | 第41-44页 |
2.2.5 反常霍尔效应 | 第44-47页 |
第3章 Ta/W/CoFeB/MgO多层膜中增强的自旋轨道扭矩和垂直磁各向异性 | 第47-57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样品制备 | 第48-49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3.3.1 样品磁性 | 第49-50页 |
3.3.2 样品的电阻率和霍尔电阻 | 第50-51页 |
3.3.3 平面霍尔效应 | 第51-52页 |
3.3.4 电流诱导的有效场和自旋霍尔角 | 第52-55页 |
3.3.5 电流诱导磁化翻转 | 第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超薄W插层对Ta/CoFeB中自旋轨道扭矩的调控 | 第57-69页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4.2 样品制备 | 第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4.3.1 器件形貌和样品磁性 | 第58-60页 |
4.3.2 电流诱导的等效场 | 第60-63页 |
4.3.3 双层重金属自旋霍尔角 | 第63-64页 |
4.3.4 电流诱导磁化翻转相图 | 第64-65页 |
4.3.5 磁化翻转中的磁畴形态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氧化物插层对Pt/CoFe中自旋轨道扭矩的调控 | 第69-79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样品制备 | 第69-7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8页 |
5.3.1 样品表面形貌和磁性能 | 第70-71页 |
5.3.2 电流诱导等效场和自旋霍尔角 | 第71-73页 |
5.3.3 电流诱导磁化翻转相图 | 第73-74页 |
5.3.4 DMI等效场测量 | 第74-75页 |
5.3.5 磁化翻转的磁畴形态 | 第75-77页 |
5.3.6 Pt,Co,Ni的价态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