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地方金融事业论文

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8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第20-32页
    2.1 金融集聚理论第20-24页
        2.1.1 金融集聚的内涵第20-21页
        2.1.2 金融集聚的动因第21-23页
        2.1.3 金融集聚的效应第23-24页
    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24页
        2.2.1 核心-边缘理论第24页
        2.2.2 增长极理论第24页
    2.3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分析第24-32页
        2.3.1 金融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第25-26页
        2.3.2 金融集聚的积累循环因果效应第26-28页
        2.3.3 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第28-32页
第3章 京津冀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第32-41页
    3.1 京津冀金融发展整体状况分析第32-33页
    3.2 京津冀三大金融业发展现状第33-36页
        3.2.1 银行业第33-34页
        3.2.2 保险业第34-35页
        3.2.3 证券业第35-36页
    3.3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第36-38页
        3.3.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情况第37页
        3.3.2 京津冀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第37-38页
    3.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雄安新区建设第38-41页
        3.4.1 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第38-39页
        3.4.2 产业转型初见端倪第39页
        3.4.3 经济发展速度主动放缓第39页
        3.4.4 金融助力雄安新区发展第39-41页
第4章 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实证分析第41-60页
    4.1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金融集聚度分析第41-44页
    4.2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范围测度第44-51页
        4.2.1 金融集聚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6页
        4.2.2 金融集聚指标体系综合评分计算第46-48页
        4.2.3 基于威尔逊模型的金融辐射域测度的数理推导第48-50页
        4.2.4 基于威尔逊模型的金融集聚辐射域的测算第50-51页
    4.3 北京市金融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第51-53页
        4.3.1 指标选取第51页
        4.3.2 单位根检验第51-52页
        4.3.3 协整检验第52页
        4.3.4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2-53页
        4.3.5 脉冲响应函数第53页
    4.4 北京市金融集聚对天津市、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第53-58页
        4.4.1 指标选取第54页
        4.4.2 单位根检验第54-55页
        4.4.3 协整检验第55页
        4.4.4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55-56页
        4.4.5 脉冲响应函数第56-58页
    4.5 实证结果分析第58-60页
第5章 基于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的政策建议第60-64页
    5.1 明确城市定位,促进经济发展效用最大化第60-61页
    5.2 政府牵头完善京津冀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效益区域化奠定坚实基础第61页
    5.3 建立健全京津冀区域金融法制体系,提高监管效率第61-62页
    5.4 促进京津冀金融合作多元化,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62页
    5.5 从教育入手改善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区域经济增长奠定人才基础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后记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市A商业银行H支行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下一篇:A银行L分行基层员工激励优化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