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n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过程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研究概览 | 第15-16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2.1 概率统计教与学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2 概率统计的课程设置与教育价值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3 概率统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 第19页 |
2.2.4 概率与统计的考查类型研究 | 第19-20页 |
2.3 已有研究分析 | 第20-21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页 |
2.4.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3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试题分析 | 第22-49页 |
3.1 高考概率与统计知识要求 | 第22-23页 |
3.2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3-25页 |
3.3 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49页 |
3.3.1 情境新颖,贴近生活 | 第27-28页 |
3.3.2 数学阅读,提高要求 | 第28-30页 |
3.3.3 统计图表,丰富形式 | 第30-33页 |
3.3.4 基础性强,注重本质 | 第33-35页 |
3.3.5 概统思想,逐步渗透 | 第35-39页 |
3.3.6 数据分析,加深考查 | 第39-41页 |
3.3.7 概率统计,知识融合 | 第41页 |
3.3.8 综合知识,交汇命题 | 第41-43页 |
3.3.9 建模思维,解决问题 | 第43-46页 |
3.3.10 语言描述,合理解释 | 第46-47页 |
3.3.11 改进运算,灵活求解 | 第47-49页 |
4 高中生概率与统计学习现状的调查 | 第49-60页 |
4.1 调查的思路与方法 | 第49-50页 |
4.2 调查目的与对象选取 | 第50页 |
4.3 测试题的设计 | 第50-51页 |
4.4 调查的实施情况 | 第51-52页 |
4.5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 第52-58页 |
4.6 问题成因分析 | 第58-60页 |
5 概率与统计教学策略 | 第60-75页 |
5.1 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概统学习 | 第60-61页 |
5.2 夯实基础概念,掌握概统模型 | 第61-62页 |
5.3 总结概统技能,提升素养能力 | 第62-64页 |
5.4 渗透概统思想,注重知识融合 | 第64-65页 |
5.5 加强概统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 第65-66页 |
5.6 融入信息技术,渗透概统文化 | 第66-67页 |
5.7 丰富教学模式,清晰概统体系 | 第67-68页 |
5.8 教学设计案例 | 第68-75页 |
6 教学策略对学生学情的影响 | 第75-78页 |
6.1 教学实践研究目的 | 第75页 |
6.2 教学实践研究对象 | 第75页 |
6.3 教学实践研究变量 | 第75页 |
6.4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75页 |
6.5 教学实践研究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6.5.1 日常测验成绩分析对比 | 第76页 |
6.5.2 后测设计与分析 | 第76-7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8页 |
7.2 研究反思 | 第78-7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一:引用分析的高考题目 | 第83-91页 |
附录二: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调查1 | 第91-93页 |
附录三:高考概率与统计解答题调查2 | 第93-95页 |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 | 第95-96页 |
附录五:学生访谈提纲 | 第96-97页 |
附录六:高中生概率与统计模块测试题 | 第97-105页 |
附录七:《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教学设计 | 第105-115页 |
附录八:后期测试题 | 第115-119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