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0页 |
2.生物学科的特点 | 第10-11页 |
3.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 第11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教学模式 | 第14页 |
2.抛锚式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二) 抛锚式教学模式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特征的研究 | 第16页 |
2.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的研究 | 第16-17页 |
3.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实施环节的研究 | 第17页 |
4.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优点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抛锚式教学模式相关实践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1.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 第18-20页 |
2.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 第20-21页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第22-2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四、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调查分析 | 第27-39页 |
(一) 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1.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足 | 第27-29页 |
2.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 | 第29-33页 |
3.教师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二)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5-37页 |
1.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不到位,学习兴趣不足 | 第35-36页 |
2.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 | 第36页 |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很好地体现 | 第36-37页 |
(三)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1.教学方式的选取过于呆板 | 第37页 |
2.教学内容的组织过于枯燥 | 第37页 |
3.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 第37-38页 |
4.教师缺乏教学热情 | 第38-39页 |
五、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和实践 | 第39-59页 |
(一) 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 | 第39-41页 |
1.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设计原则 | 第39页 |
2.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39-41页 |
(二)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第41-59页 |
1.“细胞的生命历程”内容简介 | 第41-42页 |
2.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不同课型中的应用 | 第42-59页 |
六、结论与反思 | 第59-64页 |
(一) 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优势 | 第59-61页 |
1.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第59页 |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 第59-60页 |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60-61页 |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 第61页 |
(二) 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三)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高效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建议 | 第62-64页 |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高效利用抛锚式教学课堂 | 第62页 |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62页 |
3.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 第62页 |
4.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一 | 第68-70页 |
附录二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