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升降式立体车库的设计分析及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3 主要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立体车库总体结构设计 | 第17-29页 |
2.1 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17-21页 |
2.2 整体的框架结构 | 第21-22页 |
2.3 升降系统的设计 | 第22页 |
2.4 运载小车的设计 | 第22-25页 |
2.4.1 运载小车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4.2 运载小车的功能分析 | 第23-25页 |
2.4.3 运载小车与现有产品的比较 | 第25页 |
2.5 立体车库结构形式设计 | 第25-26页 |
2.6 立体车库的基本参数及选材 | 第26-27页 |
2.6.1 钢结构材料的选用 | 第26-27页 |
2.6.2 高层钢结构型号选用 | 第27页 |
2.7 钢结构模型建立 | 第27-28页 |
2.7.1 车位的平面布置 | 第27-28页 |
2.7.2 层高的确定 | 第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立体车库钢结构静强度分析 | 第29-41页 |
3.1 钢结构的计算 | 第29-31页 |
3.1.1 钢结构梁的设计 | 第29-30页 |
3.1.2 钢结构柱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3.2 立体车库设计注意事项 | 第31-32页 |
3.3 风载荷的计算 | 第32-35页 |
3.4 载荷的分布 | 第35-36页 |
3.5 载荷工况 | 第36页 |
3.6 钢结构初始值的计算 | 第36-40页 |
3.6.1 横梁初始尺寸的计算 | 第36-38页 |
3.6.2 立柱初始尺寸的计算 | 第38-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钢结构有限元及节点连接分析 | 第41-61页 |
4.1 车库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1页 |
4.2 初始尺寸有限元分析 | 第41-45页 |
4.3 优化结果处理 | 第45-48页 |
4.3.1 优化设计的概念 | 第45页 |
4.3.2 优化设计的具体过程 | 第45-46页 |
4.3.3 优化结果的处理 | 第46-48页 |
4.4 立体车库稳定性分析 | 第48-50页 |
4.4.1 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 | 第48-49页 |
4.4.2 钢结构失稳的分类 | 第49页 |
4.4.3 影响框架结构稳定性的非线性因素 | 第49-50页 |
4.5 基于ANSYS的整体稳定线性分析 | 第50-52页 |
4.6 整体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 第52-54页 |
4.6.1 ANSYS中非线性计算参数的设置 | 第52页 |
4.6.2 ANSYS中非线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7 钢结构节点连接形式及强度分析 | 第54-57页 |
4.7.1 梁与柱的连接形式选择 | 第54-55页 |
4.7.2 柱与柱之间的连接形式 | 第55-57页 |
4.8 螺栓连接的建模 | 第57-60页 |
4.8.1 节点模型假设 | 第57页 |
4.8.2 模型材料选择 | 第57-58页 |
4.8.3 模型网格处理 | 第58页 |
4.8.4 结果处理 | 第58-60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运载小车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61-75页 |
5.1 运载小车控制的需求分析 | 第61页 |
5.2 硬件系统设计 | 第61-67页 |
5.2.1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 | 第62-63页 |
5.2.2 步进电机型号的选择 | 第63-64页 |
5.2.3 I/O地址分配 | 第64-65页 |
5.2.4 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65-67页 |
5.3 车库控制过程分析 | 第67-69页 |
5.3.1 车库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 第67页 |
5.3.2 车库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 第67-69页 |
5.4 运载小车控制程序设计与分析 | 第69-70页 |
5.5 车库最大取车时间 | 第70-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