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捕食性细菌对有机耕作及水稻生长时期的响应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5-16页
前言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3页
    1 有机农业与土壤质量概述第17页
    2 有机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7-20页
        2.1 有机农业提高植物多样性第17-18页
        2.2 有机农业提高动物多样性第18页
        2.3 有机农业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第18-19页
        2.4 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生态系统第19-20页
        2.5 不同施肥措施和采样时期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20页
    3 捕食性细菌第20-27页
        3.1 捕食性细菌的来源和分类第21-22页
        3.2 捕食性细菌的捕食策略第22-23页
        3.3 捕食性细菌的应用第23-24页
        3.4 重要的捕食性细菌——粘细菌第24-27页
    4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第27-31页
        4.1 传统方法第27页
        4.2 第二代和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27-28页
        4.3 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信息的功能预测分析第28-29页
        4.4 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网络第29-31页
    5 本研究的意义与立题依据第31-32页
    6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32-33页
第二章 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种植的响应第33-69页
    第一节 有机种植模式下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结构多样性研究第34-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1.1 基地概况第34-35页
            1.2 主要试剂第35-36页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6页
            1.4 土壤酶活和理化性质的测定第36页
            1.5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分析(Biolog试验)第36-37页
            1.6 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分析第37页
            1.7 土壤DNA的提取第37页
            1.8 统计与分析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2.1 有机模式下的土壤酶活第38-39页
            2.2 有机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性第39-40页
            2.3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分析结果第40-43页
            2.4 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第43-46页
    第二节 华中和华东地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有机种植模式的响应研究第46-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1.1 土壤DNA提取第46页
            1.2 土壤酶活和理化性质的测定第46页
            1.3 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第46页
            1.4 统计与分析第46-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7页
            2.1 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第47-50页
            2.2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耕作的响应第50-53页
            2.3 土壤理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53-55页
            2.4 有机和常规模式下细菌组成差异分析第55页
            2.5 差异微生物和土壤理化相关关系分析第55-57页
    第三节 有机种植下贵州茶叶和新疆棉花土壤的微生物变化第57-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1.1 基地概况第57页
            1.2 土壤DNA提取第57页
            1.3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第57页
            1.4 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Miseq PE300第57页
            1.5 统计与分析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6页
            2.1 新疆棉花和贵州茶叶土壤样本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结果第57-62页
            2.2 新疆棉花和贵州茶叶样本的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第62-66页
    本章讨论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三章 南方土壤捕食性细菌对有机种植模式的响应第69-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1.1 基地概况第70页
        1.2 供试细菌第70页
        1.3 仪器试剂第70页
        1.4 土壤DNA提取和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第70页
        1.5 土壤理化特性测定第70-71页
        1.6 统计分析第71页
        1.7 粘细菌抑制病原真菌试验第7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1-88页
        2.1 主要捕食性细菌在各土壤样品中的丰度信息第71-72页
        2.2 典型捕食性细菌在三种作物土壤中的分布情况第72-76页
        2.3 捕食性细菌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第76-78页
        2.4 捕食性细菌与土壤理化的相关关系第78-79页
        2.5 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的捕食性细菌丰度差异第79-82页
        2.6 土壤细菌生态网络分析第82-85页
        2.7 粘细菌对不同土传病害真菌的拮抗和捕食作用第85-88页
    本章讨论第88-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生长期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功能演替的影响第91-11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2-94页
        1.1 采样点信息第92页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92页
        1.3 土壤DNA提取第92页
        1.4 土壤理化特性测定第92页
        1.5 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第92页
        1.6 统计分析第92-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15页
        2.1 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分析第94页
        2.2 有机肥处理和水稻发育期对细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第94页
        2.3 有机肥处理和水稻发育期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94-95页
        2.4 有机肥处理和水稻发育期对细菌群落相似性的影响第95-96页
        2.5 土壤理化特性对细菌群落和功能演替的影响第96-100页
        2.6 不同肥料处理和发育期下的细菌功能差异分析第100-104页
        2.7 有机肥处理和不同水稻发育期下的细菌组成差异分析第104-109页
        2.8 差异微生物与细菌功能代谢和土壤理化的关系第109-111页
        2.9 有机肥处理和不同水稻发育期下捕食性细菌的组成差异分析第111-113页
        2.10 不同水稻发育期的细菌群落和功能演替第113-115页
    本章讨论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3页
全文总结第133-135页
主要创新点第135-137页
问题与展望第137-139页
附录第139-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及JXA1-R疫苗样流行毒株基因特征
下一篇:大肠杆菌噬菌体宿主特异性形成的尾丝蛋白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