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室内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隧道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隧道定位相关预备知识 | 第16-27页 |
2.1 WiFi无线通信技术相关知识 | 第16-21页 |
2.1.1 WiFi基础知识 | 第16页 |
2.1.2 WiFi无线通信特点 | 第16-18页 |
2.1.3 现有室内定位技术 | 第18-20页 |
2.1.4 几种室内定位技术对比 | 第20-21页 |
2.1.5 WiFi无线通信技术定位原理 | 第21页 |
2.2 室内定位方法分析 | 第21-25页 |
2.2.1 信号到达时间定位方法TOA | 第22-23页 |
2.2.2 信号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TDOA | 第23-24页 |
2.2.3 信号到达角度定位方法AOA | 第24-25页 |
2.2.4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定位方法RSSI | 第25页 |
2.3 定位方法比较及选取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隧道内WiFi信号传播衰减特性仿真 | 第27-42页 |
3.1 电磁波传播基本知识 | 第27-28页 |
3.2 电磁波在限定空间的传播特性 | 第28-29页 |
3.3 仿真理论基础及方法选择 | 第29-32页 |
3.3.1 常用隧道高频电磁波仿真方法 | 第30页 |
3.3.2 物理光学法简介 | 第30-31页 |
3.3.3 隧道场分布简要分析 | 第31-32页 |
3.4 仿真软件简介 | 第32-33页 |
3.5 隧道WiFi信号传播衰减模型仿真 | 第33-41页 |
3.5.1 隧道模型建立及处理 | 第34-35页 |
3.5.2 参数设置 | 第35-38页 |
3.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隧道电磁波传播实验模型及定位方案确定 | 第42-57页 |
4.1 隧道电磁波传播模型选取 | 第42-43页 |
4.2 基站位置确定及隧道电磁波传播衰减实验模型建立 | 第43-51页 |
4.2.1 实验测试方案 | 第43-45页 |
4.2.2 RSSI值测量与处理 | 第45-48页 |
4.2.3 基站与隧道壁距离对信号传播衰减模型影响 | 第48-50页 |
4.2.4 基站间距确定 | 第50-51页 |
4.3 定位方案确定 | 第51-56页 |
4.3.1 定位方案 | 第51-52页 |
4.3.2 定位RSSI值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4.3.3 定位结果修正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隧道定位系统设计及应用 | 第57-70页 |
5.1 定位系统硬件设计 | 第57-62页 |
5.1.1 定位节点 | 第58-62页 |
5.1.2 WiFi基站 | 第62页 |
5.2 定位系统软件 | 第62-68页 |
5.2.1 WiFi平台组网 | 第62-64页 |
5.2.2 定位节点程序设计 | 第64-65页 |
5.2.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5-68页 |
5.3 隧道定位系统测试 | 第68-69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