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表 | 第10-12页 |
1.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实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2.软件介绍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软件介绍 | 第18-19页 |
2.2 FDS中的控制方程 | 第19-22页 |
2.2.1 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2.2 辐射换热能量方程 | 第20-21页 |
2.2.3 湍流模型 | 第21-22页 |
2.2.4 燃烧模型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安全评价标准与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3-33页 |
3.1 安全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3.1.1 人眼特征高度层的确定 | 第23页 |
3.1.2 温度指标 | 第23-24页 |
3.1.3 CO浓度指标 | 第24页 |
3.1.4 能见度指标 | 第24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24-28页 |
3.2.1 工程简介 | 第24-26页 |
3.2.2 工程防排烟概况 | 第26-28页 |
3.3 建立车站模型 | 第28-32页 |
3.3.1 火源设置 | 第28页 |
3.3.2 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3.3.3 燃烧时间 | 第29页 |
3.3.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9-31页 |
3.3.5 设置模拟参数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站台层火灾烟气特性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33-63页 |
4.1 模拟工况设计 | 第33-35页 |
4.1.1 工况设计 | 第33-34页 |
4.1.2 测点总体布置情况 | 第34-35页 |
4.2 站台层火灾烟气特性 | 第35-46页 |
4.2.1 烟气蔓延特性 | 第35-37页 |
4.2.2 顶棚温度分布 | 第37-38页 |
4.2.3 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及CO浓度分布 | 第38-43页 |
4.2.4 人眼特征高度层能见度分布 | 第43-46页 |
4.3 站台各区域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比较 | 第46-54页 |
4.3.1 顶棚温度指标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第46-48页 |
4.3.2 人眼特征高度层的温度指标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第48-50页 |
4.3.3 人眼特征高度层CO浓度指标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第50-51页 |
4.3.4 能见度指标下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 第51-54页 |
4.4 不同形式楼梯部位火灾烟气特性对比 | 第54-60页 |
4.4.1 烟气蔓延特性 | 第55-56页 |
4.4.2 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CO浓度及能见度分布 | 第56-60页 |
4.5 站台火灾疏散时间 | 第60-61页 |
4.5.1 国内外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4.5.2 站台火灾疏散时间 | 第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站厅层火灾烟气特性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63-96页 |
5.1 模拟工况设计 | 第63-64页 |
5.1.1 工况设置 | 第63页 |
5.1.2 测点布置情况 | 第63-64页 |
5.2 站厅层火灾烟气特性 | 第64-81页 |
5.2.1 烟气蔓延特性 | 第64-68页 |
5.2.2 顶棚温度分布 | 第68-71页 |
5.2.3 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及CO浓度分布 | 第71-77页 |
5.2.4 人眼特征高度层能见度分布 | 第77-81页 |
5.3 火灾时出入口通道烟气特性对比 | 第81-89页 |
5.3.1 顶棚温度对比 | 第82-83页 |
5.3.2 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对比 | 第83-85页 |
5.3.3 人眼特征高度层CO浓度对比 | 第85-87页 |
5.3.4 人眼特征高度层能见度对比 | 第87-89页 |
5.4 火灾时出入口通道楼梯坡度对出入口通道烟气特性的影响规律 | 第89-92页 |
5.4.1 休息平台顶棚温度对比 | 第90页 |
5.4.2 人眼特征高度层CO浓度对比 | 第90-91页 |
5.4.3 人眼特征高度层温度对比 | 第91-92页 |
5.4.4 人眼特征高度层能见度对比 | 第92页 |
5.5 火灾时出入口通道楼梯坡度对相邻通道烟气竞争能力的影响 | 第92-94页 |
5.6 站厅火灾疏散时间 | 第94-9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6.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 第96-100页 |
6.1 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 第96页 |
6.2 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 | 第96-9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7.结论及建议 | 第100-102页 |
7.1 结论 | 第100-101页 |
7.2 建议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