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抑郁个体更关注自我信息还是更关注抑郁相关信息?--来自眼动的证据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22页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9页
        1.1.1 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第11-15页
        1.1.2 抑郁个体对自我信息的注意偏向第15-16页
        1.1.3 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第16-19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1.3 本研究的意义第20-22页
2 研究思路第22-24页
3 研究一:不同所有者条件下,被试对不同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比较第24-31页
    3.1 研究目的第24页
    3.2 研究假设第24页
    3.3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3.1 研究对象第24-25页
        3.3.2 实验材料第25-26页
        3.3.3 仪器工具第26页
        3.3.4 实验程序第26页
        3.3.5 数据分析第26页
    3.4 结果第26-29页
    3.5 讨论第29-31页
4 研究二:不同情绪类型条件下,被试对不同所有者面孔的注意偏向比较第31-37页
    4.1 研究目的第31页
    4.2 研究假设第31页
    4.3 研究方法第31-32页
        4.3.1 研究对象第31页
        4.3.2 实验材料第31页
        4.3.3 仪器工具第31-32页
        4.3.4 实验程序第32页
        4.3.5 数据分析第32页
    4.4 结果第32-36页
    4.5 讨论第36-37页
5 研究三: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偏向与自我偏向比较第37-43页
    5.1 研究一与研究二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第37页
    5.2 研究目的第37页
    5.3 研究假设第37页
    5.4 研究方法第37-39页
        5.4.1 研究对象第37页
        5.4.2 实验材料第37-38页
        5.4.3 仪器工具第38页
        5.4.4 实验程序第38页
        5.4.5 数据分析第38-39页
    5.5 结果第39-40页
    5.6 讨论第40-43页
6 总讨论第43-46页
    6.1 抑郁个体注意的自我偏向和心境一致性偏向第43-44页
    6.2 本研究的设计与过程第44-45页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45-46页
7 总结论第46-47页
8 不足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附录第56-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80后、90后大学生婚恋观比较研究
下一篇:蒙古国MAKC超市与中国大润发超市存货内部控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