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番茄花叶病毒病 | 第10页 |
1.1.2 番茄叶霉病 | 第10-11页 |
1.1.3 番茄根结线虫病 | 第11-12页 |
1.2 分子标记概述 | 第12-15页 |
1.2.1 番茄抗病育种中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2-13页 |
1.2.2 番茄主要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多重PCR技术 | 第15-21页 |
1.3.1 多重PCR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多重PCR技术的优缺点 | 第16页 |
1.3.3 多重PCR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 | 第16-18页 |
1.3.4 多重PCR技术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第18-21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Tm-2~2、Mi和Cf-9各单基因分子标记的获得 | 第23-37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 | 第23-2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2.1 引物设计 | 第25页 |
2.2.2 DNA的提取及浓度检测 | 第25-27页 |
2.2.3 单基因的PCR扩增、酶切和电泳检测 | 第27-2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8-34页 |
2.3.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28-29页 |
2.3.2 各单基因分子标记的获得 | 第29-34页 |
2.4 讨论 | 第34-36页 |
2.4.1 获得的分子标记 | 第34页 |
2.4.2 番茄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2.4.3 PCR的常见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同时检测抗病基因Tm-2~2、Mi和Cf-9的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 第37-49页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3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1.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37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37-41页 |
3.2.1 同时检测抗病基因Mi和Tm-2~2的双重PCR体系的建立 | 第37-39页 |
3.2.2 同时检测抗病基因Tm-2~2和Cf-9的双重PCR体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3.2.3 同时检测抗病基因Mi、Tm-2~2和Cf-9的三重PCR体系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4 产物电泳条件 | 第4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1-46页 |
3.3.1 抗病基因Mi和Tm-2~2双重PCR的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3.3.2 抗病基因Tm-2~2和Cf-9双重PCR的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3.3.3 抗病基因Mi、Tm-2~2和Cf-9三重PCR的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3.4 讨论 | 第46-48页 |
3.4.1 获得的多重PCR体系 | 第46-47页 |
3.4.2 电泳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3.4.3 多重PCR扩增与酶切中的问题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三重PCR技术在抗病育种上的初步应用 | 第49-55页 |
4.1 三重PCR反应对番茄材料基因型的鉴定 | 第49-53页 |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剂 | 第49-50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1.3 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4.2 讨论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