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以众投邦平台JM项目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发展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风险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3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风险控制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4 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创新点第17-18页
2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概述与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概述第18-24页
        2.1.1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概念第18页
        2.1.2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运作模式及运作流程第18-20页
        2.1.3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的特点第20-21页
        2.1.4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风险管理第21-22页
        2.1.5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现状第22-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6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4-25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25-26页
        2.2.3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众投邦平台JM项目的风险控制案例第27-35页
    3.1 众投邦平台简介第27页
    3.2 项目公司简介第27-28页
    3.3 JM项目融资方案第28-31页
        3.3.1 融资计划第28页
        3.3.2 融资流程第28-31页
    3.4 JM项目融资流程中风险控制措施第31-34页
        3.4.1 准入阶段第31-32页
        3.4.2 融资阶段第32-34页
        3.4.3 投后管理阶段第34页
        3.4.4 退出阶段第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JM项目风险识别与控制存在的问题第35-43页
    4.1 准入阶段第35-38页
        4.1.1 项目审核机制不完善第35-36页
        4.1.2 项目估值过高第36-37页
        4.1.3 领投方选择不当第37-38页
    4.2 融资阶段第38页
    4.3 投后管理阶段第38-41页
        4.3.1 缺乏后续信息披露第38-39页
        4.3.2 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第39-40页
        4.3.3 资金监管存在缺陷第40-41页
    4.4 退出阶段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中风险控制的对策与建议第43-53页
    5.1 准入阶段第43-49页
        5.1.1 完善项目评估机制第43-47页
        5.1.2 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强化对投资者的审核第47页
        5.1.3 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制度第47页
        5.1.4 完善项目估值方法第47-48页
        5.1.5 完善领投方敲定流程第48-49页
    5.2 融资阶段第49-50页
        5.2.1 建立完整的风险提示机制第49页
        5.2.2 设置投资者冷静期第49-50页
    5.3 投后管理阶段第50-52页
        5.3.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第50-51页
        5.3.2 建立完备的纠纷解决机制第51页
        5.3.3 完善资金管理模式,设立第三方托管制度第51-52页
    5.4 退出阶段第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第54-55页
附录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外部差距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研究--以J集团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