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与Shibor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2.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2.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 本文创新点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4-18页
    2.1 货币市场基金和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意义研究第14-15页
        2.1.1 国内外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意义的研究第14-15页
        2.1.2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意义的研究第15页
    2.2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发展的研究第15-16页
        2.2.1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5-16页
        2.2.2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发展意义的研究第16页
    2.3 Shibor以及Shibor与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关系第16-17页
        2.3.1 Shibor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6-17页
        2.3.2 Shibor与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关系的研究第17页
    2.4 总体评价第17页
    2.5 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与Shibor关系的理论分析第18-36页
    3.1 主要对象概述第18-25页
        3.1.1 货币市场基金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第18-21页
        3.1.2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3.1.3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的主要特点第22页
        3.1.4 我国货币市场及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第22-25页
    3.2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对Shibor影响的传导机制第25-31页
        3.2.1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的影响因素第25-27页
        3.2.2 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对Shibor影响的传导途径第27-31页
    3.3 Shibor对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影响的传导机制第31-35页
        3.3.1 影响Shibor的因素第31-33页
        3.3.2 Shibor对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影响的传导途径第33-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与Shibor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6-46页
    4.1 实证使用的模型第36-37页
        4.1.1 VAR模型介绍第36页
        4.1.2 VAR模型特点第36页
        4.1.3 VAR模型的稳定性第36-37页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选取第37页
    4.3 相关检验第37-40页
        4.3.1 单位根检验第37-38页
        4.3.2 协整检验第38-39页
        4.3.3 Granger因果检验第39-40页
    4.4 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4.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2-45页
    4.6 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美国基金业实证研究与中美对比分析第46-54页
    5.1 美国货币基金第46-47页
    5.2 数据选择第47页
    5.3 美国零售货币基金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实证分析第47-49页
    5.4 中美对比分析第49-52页
        5.4.1 中美实证结果差异原因第49-50页
        5.4.2 从资产配置角度对比分析第50-52页
    5.5 小结第52-54页
第6章 思考与建议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A 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数据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增量计算的数据可视化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