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合成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写说明第11-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8页
    1.1 艾滋病概述第15-17页
        1.1.1 艾滋病病毒感染机制第15-16页
        1.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第16-17页
        1.1.3 诊断第17页
    1.2 乙肝概述第17-19页
        1.2.1 乙肝介绍第17-18页
        1.2.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制第18页
        1.2.3 传播途径第18-19页
    1.3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第19-23页
    1.4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简介第23-25页
        1.4.1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基本信息第23页
        1.4.2 作用机制与药理作用第23页
        1.4.3 与同类药物相比的特点和优势第23-24页
        1.4.4 不良反应与局限第24页
        1.4.5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市场情况第24-25页
    1.5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简介第25-26页
        1.5.1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基本信息第25页
        1.5.2 作用机制第25-26页
        1.5.3 与同类药物相比的特点和优势第26页
        1.5.4 不良反应与局限第26页
        1.5.5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市场情况第26页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合成工艺研究第28-57页
    2.1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合成路线概述第28-34页
        2.1.1 合成路线概述第28页
        2.1.2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合成路线的分析与选择第28-30页
        2.1.3 替诺福韦(PMPA)的合成路线的分析与选择第30-34页
    2.2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合成工艺研究第34-48页
        2.2.1 (R)-1-(6-氨基-9H-嘌呤-9-基)丙基-2-醇(9)的合成第35-36页
        2.2.2 (R)-9-[2-(二乙基膦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5)的合成第36-39页
        2.2.3 (R)-9-[2-(膦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3)的合成第39-40页
        2.2.4 关键中间体(5)替诺福韦合成工艺小结第40-41页
        2.2.5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合成第41-45页
        2.2.6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结构确证及结构分析第45-48页
        2.2.7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工艺小结第48页
    2.3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有关物质的合成研究第48-54页
        2.3.1 ((((R)-1-(6-氨基-9H-嘌呤-9-基)丙-2-基氧基)甲基)(羟基)膦酰基氧基)甲基异丙基碳酸酯55的合成第49-50页
        2.3.2 (E)-9-(1-烯-丙基)-9H-嘌呤-6-氨基56的合成第50页
        2.3.3 (R)-9-(2-磷酸甲氧基丙基)腺嘌呤异丙氧羰基氧甲基酯乙氧羰基氧甲基酯富马酸盐57的合成第50-51页
        2.3.4 (R)-9-(2-磷酸甲氧基丙基)腺嘌呤异丙氧羰基氧甲基酯异丙酯富马酸盐58的合成第51页
        2.3.5 O,O-双(异丙氧羰基氧甲基)-((R)-(1-((6-异丙氧基羰基氨基)-9H-嘌呤-9-基)丙-2-基氧基))甲基膦酰基59的合成第51-52页
        2.3.6 S-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半富马酸盐60的合成第52-54页
    2.4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合成研究总结第54-57页
第3章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合成研究第57-73页
    3.1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合成路线概述第57-59页
        3.1.1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合成路线的分析与选择第57-59页
    3.2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合成工艺优化第59-72页
        3.2.1 替诺福韦单苯酯(44)的合成第60-62页
        3.2.2 中间体43的合成第62-63页
        3.2.3 中间体42的合成第63-64页
        3.2.4 非对映异构体的拆分(41的合成)第64-66页
        3.2.5 TAF(40)的合成第66-69页
        3.2.6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结构确证及结构分析第69-72页
    3.3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合成研究总结第72-73页
第4章 实验部分第73-77页
    4.1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合成第73-75页
        4.1.1 R-9-(2-羟基丙基)腺嘌呤的合成第73页
        4.1.2 (R)-9-[2-(二乙基膦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的制备第73-74页
        4.1.3 (R)-9-[2-(膦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的制备第74页
        4.1.4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的制备第74-75页
    4.2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合成第75-77页
        4.2.1 [[(1R)-2-(6-氨基-9H-嘌呤-9-基)-1-甲基乙氧基]甲基]磷酸单苯酯的合成第75页
        4.2.2 中间体磷酰氯43的合成第75页
        4.2.3 9-[(R)-2-[[(S)-[[(S)-1-(异丙氧基羰基)乙基]氨基]苯氧基氧膦基]甲氧基丙基]腺嘌呤41的合成第75-76页
        4.2.4 9-[(R)-2-[[(S)-[[(S)-1-(异丙氧基羰基)乙基]氨基]苯氧基氧膦基]甲氧基丙基]腺嘌呤半富马酸盐40的合成第76-77页
全文总结第77-80页
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附录第88-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现代转换
下一篇:学生课程权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