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驾驶室和车身的部件与构件论文

面向静态体压分布和垂向振动响应的坐姿人体模型建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人体静态体压分布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人体垂向振动响应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坐垫设计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2 坐姿人体静态体压模型第17-37页
    2.1 人体模型建模第17-20页
        2.1.1 人体模型几何第17-18页
        2.1.2 人体模型材料第18-19页
        2.1.3 人体模型质量验证第19-20页
    2.2 座椅模型建模第20-24页
        2.2.1 硬木板坐垫座椅模型第21页
        2.2.2 泡沫坐垫座椅模型第21-24页
    2.3 静态体压测试实验第24-28页
        2.3.1 被试者第24页
        2.3.2 实验设备第24-26页
        2.3.3 实验流程第26-28页
    2.4 静态体压仿真及验证第28-32页
        2.4.1 仿真边界条件第28页
        2.4.2 静态体压评价指标第28-29页
        2.4.3 压力仿真验证第29-32页
    2.5 座椅布置参数对体压分布的影响第32-36页
        2.5.1 椅面高度H30的影响第32-34页
        2.5.2 坐垫倾角A27的影响第34-35页
        2.5.3 靠背倾角A40的影响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坐姿人体垂向振动模型第37-61页
    3.1 人体垂向振动响应描述第37-38页
    3.2 动态模型描述第38-41页
        3.2.1 模型几何和材料第38-40页
        3.2.2 模型关节设置第40-41页
    3.3 坐姿人体模型模态分析第41-46页
        3.3.1 人体模态介绍第41-45页
        3.3.2 人体模型模态仿真第45-46页
    3.4 垂向振动仿真第46-53页
        3.4.1 垂向激励信号第46-48页
        3.4.2 垂向振动仿真边界条件设置第48-49页
        3.4.3 动态等效质量和头部传函结果第49-51页
        3.4.4 动态体压分布结果第51-53页
    3.5 人体模型参数对动态响应的影响第53-59页
        3.5.1 软组织弹性模量E的影响第53-55页
        3.5.2 软组织泊松比Nu的影响第55-56页
        3.5.3 软组织阻尼C的影响第56-58页
        3.5.4 髋关节刚度K3的影响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SPDM体压映射定制坐垫接触面设计方法第61-75页
    4.1 体压映射接触面设计方法介绍第61-62页
    4.2 人体臀部模型第62-65页
        4.2.1 臀部模型简化第62页
        4.2.2 臀部模型验证第62-65页
    4.3 SPDM设计方法流程第65-70页
        4.3.1 实验测试第66-67页
        4.3.2 体压仿真第67-68页
        4.3.3 映射函数拟合第68-69页
        4.3.4 曲面设计第69-70页
    4.4 SPDM设计方法评价第70-74页
        4.4.1 接触面的光顺性第71-72页
        4.4.2 接触面压力评价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5.1 全文总结第75-76页
    5.2 后续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第85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5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目录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车高速轮边减速器噪声分析与优化
下一篇:汽车电动轮独立散热设计及内外流场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