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混凝土酸雨腐蚀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冻融-酸雨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研究 | 第12-14页 |
1.2.3 碳化-酸雨耦合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5 混凝土的寿命预测 | 第16-18页 |
1.3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法 | 第21-30页 |
2.1 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 第21-23页 |
2.1.1 胶凝材料 | 第21-22页 |
2.1.2 集料 | 第22-23页 |
2.1.3 其它原材料和化学试剂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3-26页 |
2.2.1 配合比设计 | 第23-24页 |
2.2.2 侵蚀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2.2.3 侵蚀制度 | 第25-26页 |
2.3 混凝土受侵蚀后性能的测定方法 | 第26-30页 |
2.3.1 混凝土外观形貌 | 第27页 |
2.3.2 混凝土质量及吸水率 | 第27-28页 |
2.3.3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 第28页 |
2.3.4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28页 |
2.3.5 中性化深度 | 第28-29页 |
2.3.6 微观测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酸雨-碳化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 第30-47页 |
3.1 酸雨-碳化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性能劣化规律 | 第30-39页 |
3.1.1 混凝土外观形貌 | 第30-32页 |
3.1.2 混凝土质量变化 | 第32-33页 |
3.1.3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33-35页 |
3.1.4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 第35-37页 |
3.1.5 混凝土中性化深度 | 第37-39页 |
3.2 酸雨-碳化耦合作用机理研究 | 第39-45页 |
3.2.1 碳化-酸雨侵蚀机理分析 | 第39-41页 |
3.2.2 碳化对酸雨环境下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3.2.3 酸性化速率系数 | 第43-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酸雨-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 第47-59页 |
4.1 酸雨-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性能劣化规律 | 第47-55页 |
4.1.1 混凝土质量变化 | 第47-48页 |
4.1.2 混凝土吸水率 | 第48-49页 |
4.1.3 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49-51页 |
4.1.4 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 第51-53页 |
4.1.5 混凝土中性化深度 | 第53-55页 |
4.2 酸雨-冻融耦合作用机理研究 | 第55-57页 |
4.2.1 酸雨-冻融侵蚀机理研究 | 第55-57页 |
4.2.2 冻融对酸雨作用下的混凝土试件中性化的影响分析 | 第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材料组成对混凝土在酸雨-冻融耦合作用下性能劣化规律的影响 | 第59-87页 |
5.1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受酸雨-冻融侵蚀性能劣化规律影响 | 第59-67页 |
5.1.1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质量变化 | 第60-61页 |
5.1.2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61-63页 |
5.1.3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 第63-65页 |
5.1.4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 | 第65-66页 |
5.1.5 粉煤灰对混凝土抗酸雨-冻融性能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5.2 矿粉掺量对混凝土受酸雨-冻融侵蚀性能劣化规律影响 | 第67-75页 |
5.2.1 不同矿粉掺量下混凝土质量变化 | 第68-69页 |
5.2.2 不同矿粉掺量下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69-70页 |
5.2.3 不同矿粉掺量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 第70-72页 |
5.2.4 不同矿粉掺量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 | 第72-73页 |
5.2.5 矿粉对混凝土抗酸雨-冻融性能影响分析 | 第73-75页 |
5.3 含气量对混凝土受酸雨-冻融侵蚀性能劣化规律影响 | 第75-81页 |
5.3.1 不同含气量混凝土的质量变化 | 第75-76页 |
5.3.2 不同含气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 第76-78页 |
5.3.3 不同含气量混凝土动弹性模量 | 第78-79页 |
5.3.4 不同含气量混凝土中性化深度 | 第79-81页 |
5.4 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 | 第81-86页 |
5.4.1 GM(1,1)预测模型 | 第81-83页 |
5.4.2 GM(1,1)模型的应用 | 第83-85页 |
5.4.3 混凝土寿命终结时剩余抗压强度系数计算 | 第85-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