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

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32页
        一、周边外交研究综述第18-20页
        二、土耳其周边研究综述第20-32页
            (一)国内土耳其周边外交研究第21-22页
            (二)国外土耳其周边外交研究第22-32页
第二章 周边外交理论及其研究框架第32-61页
    第一节 “周边”与周边外交第32-37页
        一、“周边”概念的解析与界定第32-35页
        二、“周边外交”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35-37页
    第二节 周边及周边外交的基本属性第37-56页
        一、时间属性:对周边外交的历史主义考量第37-51页
            (一)“周边区域”的历史形成第38-42页
            (二)“周边意识”的历史形成第42-51页
        二、地缘属性:对周边外交的结构主义考量第51-56页
            (一)“地缘政治学”的整体主义转向第51-53页
            (二)周边系统的结构主义分析第53-56页
    第三节 周边外交的研究路径第56-61页
        一、单一范式的研究困境第56-57页
        二、分析折中主义的启示第57-59页
        三、跨越范式的周边外交研究第59-61页
第三章 土耳其周边外交的历史探源第61-111页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第62-69页
        一、内忧外患与帝国的衰落第63-66页
            (一)帝国治理能力的衰弱第63页
            (二)工业革命的冲击第63-64页
            (三)民族主义的兴起第64-65页
            (四)西方列强的介入第65-66页
        二、“衰而不亡”的帝国“怪象”第66-69页
            (一)帝国晚期的改革第66-68页
            (二)大国均势与帝国的残存第68-69页
    第二节 现代土耳其周边的形成第69-79页
        一、土耳其周边区域的形成第70-76页
            (一)东南欧周边板块的形成第70-72页
            (二)南高加索及黑海北岸周边板块的形成第72-74页
            (三)西亚、北非周边板块的形成第74-75页
            (四)历史悠久的伊朗板块第75-76页
        二、土耳其周边形成过程的特点第76-79页
    第三节 土耳其周边外交思想溯源第79-111页
        一、历史记忆与“帝国意识”第79-81页
        二、突厥源流第81-93页
            (一)“突厥”与“土耳其”辨析第81-82页
            (二)“突厥主义”的出现第82-93页
        三、伊斯兰教源流第93-103页
            (一)伊斯兰教信仰与“集体身份”的建构第93-94页
            (二)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教信仰第94-100页
            (三)“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及影响第100-103页
        四、地方性源流第103-107页
            (一)本土文明及其影响第103-104页
            (二)地方性源流与“凯末尔史观”第104-107页
        五、西方化源流第107-108页
        六、“四股源流”与土耳其周边外交思想的关系第108-111页
第四章 从建国到冷战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11-158页
    第一节 土耳其现代外交开端及早期周边外交第111-114页
        一、融入欧洲外交体系第112-113页
        二、初试现代周边外交的困境第113-114页
    第二节 凯末尔时代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14-128页
        一、革命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14-120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第114-116页
            (二)革命时期土耳其的周边外交状况第116-120页
        二、独立初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20-128页
            (一)“凯末尔主义”与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20-121页
            (二)土耳其与周边国家关系第121-128页
    第三节 二战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28-139页
        一、二战时期的国际格局第129-131页
            (一)西方大国的战前状态第129-131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第131页
        二、战乱与失序状态下的土耳其周边第131-134页
            (一)法西斯势力在土耳其欧洲邻邦中的扩张第131-132页
            (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第132-133页
            (三)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中东地区第133-134页
        三、土耳其的中立政策及其周边影响第134-139页
            (一)“中立”的意义第134-136页
            (二)土耳其的中立外交第136-139页
    第四节 冷战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39-158页
        一、冷战格局下的世界与土耳其第139-141页
            (一)土苏关系持续恶化第139-140页
            (二)土美关系不断加强第140-141页
            (三)土耳其多党制政体的确立第141页
        二、冷战初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41-147页
            (一)紧张对立的土苏关系第141-142页
            (二)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土阿关系第142-144页
            (三)西方主导下的土耳其—伊朗“友好关系”第144-145页
            (四)土希矛盾影响下土耳其的巴尔干周边外交第145-147页
        三、走向多元化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47-158页
            (一)土美矛盾初现第147-148页
            (二)走向缓和的土苏关系第148-149页
            (三)塞浦路斯问题与土耳其的西南欧周边外交第149-150页
            (四)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的土伊关系第150-152页
            (五)巴以冲突与土耳其中东周边外交第152-158页
第五章 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58-210页
    第一节 土耳其周边外交新探索第158-173页
        一、厄扎尔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59-166页
            (一)“新奥斯曼主义”的提出第159-161页
            (二)重建与突厥语国家关系第161-163页
            (三)加强与环黑海国家的经济联系与合作第163页
            (四)“两伊战争”影响下的土耳其中东外交第163-165页
            (五)龃龉不断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国家关系第165-166页
            (六)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第166页
        二、“失去的十年”中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66-173页
            (一)奇莱尔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66-168页
            (二)埃尔巴坎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68-170页
            (三)耶尔马兹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70页
            (四)埃杰维特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70-173页
    第二节 正发党执政前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73-196页
        一、进入新世纪的世界与土耳其第174-178页
            (一)国际背景及大国因素第174-176页
            (二)土耳其国内背景第176-178页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第178-182页
            (一)“战略纵深主义”外交战略第178-180页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的内涵第180-182页
        三、“零问题”外交政策与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82-196页
            (一)“零问题”外交政策在中东第182-185页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在伊朗第185-186页
            (三)“零问题”外交政策在中亚、南高加索及环黑海国家第186-191页
            (四)“零问题”外交政策在巴尔干第191-196页
    第三节 中东剧变以来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196-210页
        一、秩序重构背景下的世界与土耳其第196-201页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的蜕变第201-205页
        三、中东剧变与土耳其周边外交第205-210页
            (一)从“零问题外交”到“问题外交”第205-207页
            (二)“宝贵孤独”第207页
            (三)“回归正常”的周边外交第207-210页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下的土耳其周边外交第210-240页
    第一节 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周边外交特征的历史对比第210-219页
        一、帝国史与大国心态第210-213页
            (一)伊朗的“帝国记忆”与“大国心态”第210-211页
            (二)俄罗斯的“帝国历史”与“大国意识”第211-212页
            (三)土、伊、俄三国的帝国历史比较第212-213页
        二、宗教信仰与“宗教领袖情怀”第213-216页
            (一)作为“什叶派领袖”的伊朗第213-214页
            (二)东正教信仰与“弥赛亚意识”第214-215页
            (三)土、伊、俄三国的宗教信仰比较第215-216页
        三、抗争史与独立、灵活的外交传统第216-219页
            (一)“抗争历史”与伊朗的外交传统第216-218页
            (二)俄罗斯的“抗争”第218页
            (三)土、伊、俄三国的外交传统比较第218-219页
    第二节 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周边外交特征的结构性对比第219-236页
        一、“文明结合部”与国家认同构建第219-224页
            (一)“不要东西方”的伊朗第219-221页
            (二)从“左右摇摆”到“东西兼顾”的俄罗斯第221-223页
            (三)土、伊、俄三国的“东西之惑”第223-224页
        二、“战略枢纽”与大国因素第224-229页
            (一)伊朗周边外交中的大国因素及其应对第224-228页
            (二)俄罗斯周边外交中的大国因素及其应对第228-229页
            (三)土、伊、俄周边外交中大国因素比较第229页
        三、“地缘困境”与周边外交的应对第229-236页
            (一)伊朗的复杂周边及其应对第229-230页
            (二)俄罗斯以“后苏联空间”为核心的“多层次周边”第230-233页
            (三)土、伊、俄三国周边系统的比较第233-236页
    第三节 基于比较分析的几点启示第236-240页
        一、“帝国遗产”——在一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依然巨大第236-237页
        二、国际、地区和国家——多层次因素决定一国周边外交的当前状态第237-238页
        三、世界或地区秩序重构对一国周边外交既是机遇,亦是挑战第238-240页
结论第240-246页
参考文献第246-270页
    一、中文文献第246-262页
    二、英文文献第262-269页
    三、主要参考网站第269-270页
后记第270-272页

论文共2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情景下水库调度对湄公河洪水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毛竹扩张对常绿阔叶林氮磷分配格局与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