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制备及其传感特性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2 布喇格光栅制备技术研究进展第16-20页
        1.2.1 布喇格光栅制备技术发展史第16-18页
        1.2.2 布喇格光栅在线制备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研究进展第20-25页
    1.4 光栅阵列信号解调技术第25-27页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第27-29页
        1.5.1 课题来源第27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双折射光纤及压力传感特性理论研究第29-54页
    2.1 双折射光纤基本理论第29-32页
        2.1.1 光纤双折射的表征第29-31页
        2.1.2 光纤双折射的产生第31-32页
    2.2 熊猫光纤结构及特性分析第32-43页
        2.2.1 熊猫光纤中双折射的产生第33-38页
        2.2.2 熊猫光纤结构与双折射的关系第38-40页
        2.2.3 熊猫光纤压力传感特性第40-43页
    2.3 双边孔光纤结构及特性分析第43-52页
        2.3.1 双边孔光纤中双折射的产生第44-48页
        2.3.2 双边孔光纤结构与双折射的关系第48-50页
        2.3.3 双边孔光纤压力传感特性第50-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3章 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理论研究第54-70页
    3.1 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耦合模式理论第54-63页
        3.1.1 光纤布喇格光栅中光波导耦合模式第54-56页
        3.1.2 双折射光纤光栅中光波导耦合模式第56-57页
        3.1.3 高双折射光纤中偏振模式耦合第57-60页
        3.1.4 传输矩阵法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谱型模拟第60-63页
    3.2 相位掩模法制备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原理第63-67页
    3.3 光栅法测量光纤双折射第67-69页
        3.3.1 高双折射光纤光栅法测量双折射第67-68页
        3.3.2 低双折射光纤光栅法测量双折射第68-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4章 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阵列制备第70-89页
    4.1 单脉冲制备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阵列第70-75页
        4.1.1 相位掩模法单脉冲光栅制备实验设备第70-72页
        4.1.2 单脉冲制备熊猫光纤光栅阵列第72-73页
        4.1.3 单脉冲制备双边孔光纤光栅阵列第73-75页
    4.2 拉丝塔在线制备双折射光纤布喇格光栅阵列第75-87页
        4.2.1 拉丝塔在线制备光栅设备第75-80页
        4.2.2 光敏双边孔光纤预制棒第80-81页
        4.2.3 拉丝塔在线制备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第81-87页
    4.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双偏振信号特性分析第89-101页
    5.1 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信号串扰分析第89-98页
        5.1.1 光栅阵列信号串扰理论分析第89-92页
        5.1.2 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信号串扰特性分析第92-95页
        5.1.3 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信号串扰模拟第95-98页
    5.2 双折射光纤光栅信号时延分析第98-100页
        5.2.1 弱布喇格光纤光栅的时延第98页
        5.2.2 双折射光纤的偏振模时延第98-100页
    5.3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6章 双折射光纤光栅阵列传感实验第101-120页
    6.1 熊猫光纤光栅阵列传感实验第101-106页
    6.2 双边孔光栅光栅阵列传感实验第106-118页
        6.2.1 6个光栅双边孔光栅阵列第107-110页
        6.2.2 圆形纤芯在线制备的双边孔光栅阵列第110-114页
        6.2.3 椭圆纤芯在线制备的双边孔光栅阵列第114-118页
    6.3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4页
    7.1 结论第120-122页
    7.2 创新点第122-123页
    7.3 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3页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媒体云资源提供与任务调度技术研究
下一篇:科技中介双重嵌入及其对协同创新网络能力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