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 第16-17页 |
(二)识字与写字教学 | 第17-18页 |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概述 | 第20-32页 |
第一节 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认识 | 第20-25页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探究 | 第20-23页 |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地位 | 第23-25页 |
第二节 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小学低段识字写字的关系 | 第25-28页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的首要目标 | 第25-27页 |
二、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低段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主要途径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 第28-32页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 第28-29页 |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 | 第29-32页 |
(一)紧扣课标,识写异步 | 第29-30页 |
(二)以学定教,关注学情 | 第30页 |
(二)研读教材,聚焦能力 | 第30-31页 |
(四)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2-47页 |
第一节 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问题概述 | 第32-43页 |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欠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 | 第32-34页 |
(一)识写目标简单,缺乏教学生积累和整合语言材料的意识 | 第32-34页 |
(二)识写目标单一,欠缺教学生运用语言材料交流的意识 | 第34页 |
二、教学过程忽视学情,识字写字教学效果欠佳 | 第34-39页 |
(一)轻视学生学习起点,教学重教轻学 | 第35-36页 |
(二)忽视学生学习状态,课堂单调枯燥 | 第36-37页 |
(三)忽视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脱离应用 | 第37-39页 |
三、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 | 第39-41页 |
(一)教学方法选择缺乏字理依据 | 第40页 |
(二)“训”与“练”割裂 | 第40-41页 |
(三)教学手段配合失调 | 第41页 |
四、教学结果成效不佳,教学评价不全面 | 第41-43页 |
(一)“质”与“量”分离 | 第42-43页 |
(二)教学评价有效性低 | 第43页 |
第二节 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一、对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 | 第43-44页 |
二、教师书法基础薄弱,指导乏力 | 第44页 |
三、教师文字学教学相关理论知识较为薄弱 | 第44-45页 |
四、对部编本教材的编者意图理解不够深入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 第47-68页 |
第一节 培养语感的字词积累策略 | 第47-55页 |
一、朗读与想象,在感受中强化新词的识记 | 第47-50页 |
(一)教师示范朗读 | 第47-49页 |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朗读 | 第49-50页 |
二、倡导阅读,随文识字 | 第50-52页 |
(一)教师精选阅读内容,强化记忆 | 第50-51页 |
(二)教师鼓励学生批注,查用字典 | 第51-52页 |
三、走进生活,在“大语文”环境中积累字词 | 第52-54页 |
(一)发现汉字,积存汉字 | 第52-53页 |
(二)联系生活,记忆汉字 | 第53-54页 |
四、品读领悟,辨析字义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融合语理的字词整合策略 | 第55-61页 |
一、按照汉字结构归纳整合 | 第55-59页 |
(一)按照汉字造字结构归纳整合 | 第56-58页 |
(二)依据汉字书写结构归纳整合 | 第58-59页 |
二、依据类别汇合汉字 | 第59-61页 |
(一)遵循语法功能汇合 | 第59-60页 |
(二)按照汉字义类进行汇集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在情景教学中识字写字 | 第61-68页 |
一、创设情境,在问题解决式的任务中识字写字 | 第61-64页 |
(一)问题解决式的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 第62页 |
1.加深识字写字印象,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62页 |
2.赋予识字写字意义,培养语言应用的能力 | 第62页 |
(二)问题解决式的任务型教学策略 | 第62-64页 |
1.借助图画创设情境 | 第62-63页 |
2.通过串词复述课文 | 第63页 |
3.设计交际性活动 | 第63-64页 |
二、创设情境,在情感体验式的活动中识字写字 | 第64-68页 |
(一)情感体验式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 第64页 |
1.情感体验式教学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 | 第64页 |
2.情感体验式教学契合汉字的表意特点 | 第64页 |
(二)情感体验式的活动教学策略 | 第64-68页 |
1.故事讲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 第64-65页 |
2.直观感受,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