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丘陵地区路基缺失应急修复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类型研究 | 第13页 |
1.2.2 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3 防治技术研究 | 第14页 |
1.2.4 公路路基缺失灾害应急修复技术研究 | 第14-15页 |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33页 |
2.1 丘陵地区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2 路基缺失产生的影响因素 | 第19-32页 |
2.2.1 降雨 | 第19-25页 |
2.2.2 洪水 | 第25-28页 |
2.2.3 降雨与洪水的转换关系 | 第28-31页 |
2.2.4 其他因素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渗透性路基缺失形成机制 | 第33-53页 |
3.1 平原丘陵地区路基破坏特征 | 第33-36页 |
3.2 渗透性路基缺失灾害形成原因 | 第36-50页 |
3.2.1 渗透作用下路基的变化 | 第38-43页 |
3.2.2 渗流现象启动颗粒的研究 | 第43-46页 |
3.2.3 渗流现象启动速度的研究 | 第46-50页 |
3.3 灾害情况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路面板悬空段应急修复技术 | 第53-75页 |
4.1 适用条件和工作原理 | 第53-54页 |
4.2 技术内容 | 第54-56页 |
4.3 结构计算分析 | 第56-66页 |
4.3.1 自锚型锚杆结构形式和计算方法 | 第56-62页 |
4.3.2 悬空路面板内力计算 | 第62-66页 |
4.4 工程实例 | 第66-74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66-69页 |
4.4.2 数值模拟 | 第69-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路基冲失段应急修复技术 | 第75-96页 |
5.1 适用条件和工作原理 | 第75-77页 |
5.2 技术内容 | 第77-81页 |
5.3 原理计算 | 第81-87页 |
5.3.1 土压力的计算 | 第81-83页 |
5.3.2 水压力的计算 | 第83-85页 |
5.3.3 施工过程 | 第85-87页 |
5.4 工程实例 | 第87-95页 |
5.4.1 工程概况 | 第87页 |
5.4.2 结构计算 | 第87-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6-98页 |
6.1 结论 | 第96页 |
6.2 建议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