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制造业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3.1工业1.0 | 第11页 |
1.3.2工业2.0 | 第11页 |
1.3.3工业3.0 | 第11页 |
1.3.4工业4.0 | 第11-12页 |
1.4 国内外利用“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1 美国“工业互联网” | 第12页 |
1.4.2 德国“工业4.0” | 第12页 |
1.4.3 日本机器人战略 | 第12-13页 |
1.4.4 中国制造2025 | 第13-14页 |
1.5 “互联网+”体系下人才需求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6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互联网+制造业”的实质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我国传统制造业问题现状 | 第17-18页 |
2.3 “互联网+”的概述 | 第18-19页 |
2.3.1 “互联网+”内涵 | 第18-19页 |
2.3.2 “互联网+”的特征 | 第19页 |
2.4 “互联网+制造业” | 第19-21页 |
2.4.1 “互联网+制造业”的内涵 | 第19-20页 |
2.4.2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理 | 第20-21页 |
2.5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点 | 第21-23页 |
2.5.1 智能化制造演化路径 | 第21页 |
2.5.2 个性化制造演化路径 | 第21-22页 |
2.5.3 服务型制造演化路径 | 第22-23页 |
2.6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 第23-25页 |
2.6.1 资源配置出现新的方式 | 第23-24页 |
2.6.2 制造业出现新的方式 | 第24-25页 |
2.6.3 促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第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互联网+制造业”模型 | 第26-38页 |
3.1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 第26-30页 |
3.1.1 物联网 | 第26-27页 |
3.1.2 大数据 | 第27-28页 |
3.1.3 云计算 | 第28-29页 |
3.1.4 移动互联网 | 第29-30页 |
3.2 制造业企业系统层级 | 第30-31页 |
3.3 “互联网+制造业”体系架构 | 第31-33页 |
3.4 “互联网+制造业”体系下的智能工厂模型 | 第33-34页 |
3.4.1 智能工厂的基础——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 | 第33-34页 |
3.4.2 智能工厂的关键——大数据 | 第34页 |
3.5 产品生命周期 | 第34-37页 |
3.5.1 设计阶段 | 第34-35页 |
3.5.2 生产阶段 | 第35-36页 |
3.5.3 物流阶段 | 第36-37页 |
3.5.4 销售阶段 | 第37页 |
3.5.5 服务阶段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互联网+制造业”体系下对优秀工程人才的需求 | 第38-44页 |
4.1 “互联网+制造业”体系下人才的特征 | 第38-39页 |
4.2 “互联网+制造业”体系对工程人才的要求 | 第39-43页 |
4.2.1 知识层面 | 第39-40页 |
4.2.2 能力层面 | 第40-42页 |
4.2.3 素质层面 | 第42-43页 |
4.3 工程人才需求框架图 | 第43页 |
4.4 本章内容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优秀工程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 第44-61页 |
5.1 工程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流程 | 第44-45页 |
5.2 层次分析法 | 第45-48页 |
5.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5页 |
5.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45页 |
5.2.3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45-48页 |
5.2.4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第48页 |
5.3 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48-49页 |
5.4 调查问卷 | 第49-53页 |
5.4.1 调查问卷表 | 第49-50页 |
5.4.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 第50-53页 |
5.5 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53-57页 |
5.5.1 人才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 第53-54页 |
5.5.2 人才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4-57页 |
5.6 指标的权重与解析 | 第57-58页 |
5.7 人才培养的建议 | 第58-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