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7-10页 |
(一) 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现象 | 第7页 |
(二) “篇章思维”对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第7-8页 |
(三)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篇章思维培养 | 第8-10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二) 语篇分析法 | 第10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8页 |
四、语篇的相关概念阐释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文的语篇衔接与展开 | 第20-31页 |
一、语篇的衔接形式 | 第20-27页 |
(一) 按时间顺序衔接 | 第20-21页 |
(二) 按空间方位衔接 | 第21-22页 |
(三) 按逻辑关系衔接 | 第22-25页 |
(四) 断续式与倒装式 | 第25-26页 |
(五) 综合式衔接 | 第26-27页 |
二、语篇的内容展开 | 第27-31页 |
第二章 语篇修辞与小学语文教材语篇例说 | 第31-40页 |
一、排比 | 第31-34页 |
二、比喻 | 第34页 |
三、象征 | 第34-36页 |
四、对比 | 第36-37页 |
五、设问 | 第37-38页 |
六、呼告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关注语篇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例说 | 第40-56页 |
一、叙事性作品解读例说 | 第41-49页 |
(一) 写人类文本解读——以《诺贝尔》为例 | 第41-43页 |
(二) 童话类文本解读——以《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 | 第43-45页 |
(三) 游记类文本解读——以《爬天都峰》为例 | 第45-47页 |
(四) 科普散文类文本解读——以《变色龙》为例 | 第47-49页 |
(五) 叙事性作品解读小结 | 第49页 |
二、说明性文章解读例说 | 第49-52页 |
(一) 小学语文说明文解读——以《鲸》为例 | 第50-51页 |
(二) 说明性文章解读小结 | 第51-52页 |
三、写景类与状物类文本解读例说 | 第52-56页 |
(一) 写景类文本解读——以《日月潭》为例 | 第52-53页 |
(二) 状物类文本解读——以《石榴》为例 | 第53-54页 |
(三) 写景类与状物类文本解读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立足语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 第56-65页 |
一、立足语篇的教学目标确定 | 第56-58页 |
(一) 依托文体确定教学目标 | 第56-57页 |
(二) 基于文本设计教学目标 | 第57-58页 |
二、立足语篇的教学内容选择 | 第58-61页 |
(一) 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内容选择 | 第58-59页 |
(二)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选择 | 第59-60页 |
(三) 写景类与状物类文本的教学内容选择 | 第60-61页 |
三、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策略 | 第61-65页 |
(一) 预习关照语篇,初步把握课文大意 | 第61-62页 |
(二) 有针对性地补充教材在介绍不同言语体裁规范知识方面的不足 | 第62-63页 |
(三) 在篇章解剖中提升学生的习作布局意识 | 第63页 |
(四) 重视教材自身资源在培养篇章思维的开发与利用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